盧詠恩女士
香港、澳洲註冊物理治療師
資料整理:胡穎賢女士
張寶珠女士
簡介:
物理治療是建基於醫學的非藥物治療方法之一,它是利用人體生理對物理刺激所產生的反應來達到治療的效果。在這篇文章中盧穎恩女士替我們詳細解釋如何利用物理治療強化體能及減低生理不適,例如舒緩痛症、消減水腫等。盧女士亦會介紹病人可以如何尋找物理治療師的服務。
第一部份——基本了解
第二部份——減低生理不適
第三部份——教導病人尋找合適助行器 (Walking Aid Prescription)
第四部份——病人及照顧者培訓 (Patient Empowerment and Carer Training)
物理治療是建基於醫學的非藥物治療方法之一,它是利用人體生理對物理刺激所作出的反應來達到治療目的。
物理治療師透過評估、診斷、用物理治療方法,治療不同程度的疾病、機能失調及殘障,恢復身體活動功能,提昇身體活動能耐,協助病患者功能得以進步,改善生活。從而:
物理治療師主要的工作包括:
這是物理治療師工作最重要的一部份,通常病人面對的不適包括以下各大類:
以下我們會就每一個領域解釋。
有一些物理治療是一定需要在專業物理治療師指導下才可進行。有一些則是病人在學會有關技巧之後可以自己做,又或者是在照顧者協助之下做。
A. 痰滯 (Sputum Retention)
起因:
問題或徵狀/起因 |
建議解決方法 |
A. 痰滯 (Sputum Retention)
|
❖❖病者可自己進行的方法❖❖ ▪ 姿位排痰法:借助地心引力將痰涎由較細氣管引流至主氣管,配合呼吸運動有助於排痰。 注意事項: ▪ 咳嗽法
▪ 吹氣技巧:利用不同大小的吸氣量,使分佈於各支氣管的痰排出,清理痰涎能助氣道暢通 ▪ 排痰器
坊間有不同種類的排痰器,詳情可向物理治療師查詢。
❖❖由照顧者進行的方法❖❖ ▪ 拍痰法
❖❖由物理治療師進行的方法❖❖ ▪ 抽痰法
|
B. 氣喘 (Shortness of Breath)
|
❖❖病者可自己進行的方法❖❖ ▪ 呼吸控制:腹式呼吸法/横隔膜呼吸法 (Diaphragmatic Breathing) 目的: 強壯横隔膜肌肉。 我們大部分靠胸腔部位的肌肉來幫助空氣在肺部進出,又稱為胸式呼吸。胸式呼吸法吸得較淺,通常只有上1/3的肺部有空氣進出。但也因為吸得較淺,可以幫助快速換氣。 腹式呼吸法則會特別著重橫膈膜的運動,在吸氣的時候使橫膈膜下壓,讓胸腔擴大的範圍更大,空氣就能進到肺部更深處的地方。當橫隔膜下降的時候,上腹部也會隨之突起。吐氣的時候使橫膈膜則上升,幫助氣體排出。 和胸式呼吸法比起來,腹式呼吸法的呼氣和吸氣都較深,可以給肺部充足的氧氣。 ▪ 噘咀呼吸法 (Pursed Lip Breathing) 方法:吸氣時緩緩地由鼻孔吸入空氣,呼氣時將雙唇微張呈吹口哨的形狀,將氣由兩唇間慢慢呼出,如吹蠟燭般。 ▪ 平息氣喘姿勢 盡量放鬆全身肌肉,特別是頸及上背部。腰背稍為俯前倚牆或欄杆、或坐下、以雙手支橕上身。可配合噘唇呼吸法及使用手提電風扇。
將你的手提電風扇持於距離臉部大約6 吋位置(或者是你認為最舒適的距離)。
使用手提電風扇的安全: 直至目前為止使用手提電風扇並沒有任何安全問題,使用的時間及次數都不受限制。在活動期間或步行時需要喘息,或者在靜止時感到氣喘,手提電風扇都能幫助紓緩氣喘。 ▪ 其他輔助工具 需要時可使用適當輔助用具,可幫助減輕氣喘。例如: ▪ 紓緩氣喘步驟 ▪ 身體活動與呼吸協調 1. 呼吸時應用鬆弛呼吸法和鼻吸口呼。 ▪ 鬆弛技巧:漸進式肌肉鬆弛法: 腳板盡量向上抝 腳趾盡量捲曲 雙手屈起,手腕盡量貼近膊頭 頸部:頭部盡量向後拗 肩膀:膊頭用力向上推進貼近耳朵 背部:雙膊盡量後拗,胸部前挺
盡量緊閉雙眼
盡量咬緊牙關 不要忘記在放鬆時,緩慢地把氣呼出,每呼出一口氣,肌肉便更容易放鬆。
|
問題或徵狀/起因 |
建議解決方法 |
疲倦/乏力 (Fatigue) ▪ 疲倦是自身對生理、情感及/或認知 上感到疲倦或精疲力竭 ▪ 癌症引起的疲倦會影響生活質素, 亦是引致患者減少活動的最主要原因 ▪ 癌症引起的疲倦通常是由多個成因引起的 ▪ 可能由病患本身或相關治療(例如電療、化療)引起 ▪ 疲倦與其他症狀,如疼痛丶氣喘丶噁心丶情緒低落丶失眠和減少活動會互相影響 ▪ 其他可能的成因包括貧血、感染、焦慮和壓力 ▪ 疲倦亦常見於慢性腎衰竭患者,患者亦可能同時出現皮膚痕癢,水腫,食慾不振及噁心等症狀 |
物理治療師會評估患者的身心狀況、症狀及活動能力,協助分析及找出患者疲倦的成因。 運動治療是癌症護理的一部分,並被視為輔助療法,有助於抵消癌症及其治療方法的不利影響。研究指出,適量的運動能有效減低疲倦,運動需根據個別患者度身制定的。其中可包括帶氧運動,肌力訓練及關節舒展運動。 避免疲倦的有效方法是避免長時間臥床休息, 並需計劃一定時間運動。 運動選擇亦視乎患者的能力、目標期望、痛症、意識狀態、原動力等作出建議。運動處方主要是短時間(約15分鐘),中等強度 (3 - 4度),及容許頻繁休息的 。 在掌握基本呼吸控制後,應進一步應用在步行和日常活動中。如狀態良好,可作適量步行運動。患者若有一些中等強度的運動習慣,例如健身氣功(如八段錦和易筋經) 或太極拳,亦可繼續進行。 運動須知: ▪ 次數約每星期三次或以上,最理想是根據物理治療師的意見及運動處方。 |
行動不便/體力下降 (Deconditioning) |
早期階段: 中期階段: 後期階段:
《臥床運動》 ▪ 拱橋 ▪ 單腳提腿 《帶氧運動》 ▪ 步行運動 ▪ 踏步運動
▪ 上肢舉重
o 站立在平地上,手握扶手 o 坐在平穩的椅子上,雙手放大腿上
《被動/輔助性運動》 目的:加速血液循環及保持關節活動的功能 ▪ 上肢運動 o 照顧者手握病友肩膀及手肘,手肘伸直,慢慢向外打開 o 照顧者手握病友手肘及手腕,慢慢屈曲再伸直手肘 o 照顧者手握病友手腕,慢慢前後活動手腕 o 照顧者站近床尾,一手固定小腿,一手則承托腳跟,慢慢屈伸 注意事項: |
問題或徵狀/起因 |
建議解決方法 |
疼痛 疼痛是癌症常見的症狀,有多種成因,例如腫瘤引致的骨痛或神經痛等。疼痛會影響情緒,睡眠質素並引致疲勞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對骨痛非常有效 |
物理治療(由物理治療師處方) ▪ 熱療 (Hot pack):改善患處血液循環,放鬆肌肉,幫助減輕軟組織及慢性痛楚 鬆弛治療 |
按摩 (Massage) 目的:預防壓瘡及控制水腫。 事前準備:仰卧,手或腳以枕頭承高。
按摩方法:按摩方向應由下而上,即由手向上至肩,或由腳向上至大腿。 注意事項: |
問題或徵狀/起因 |
建議解決方法 |
淋巴性水腫是一種常見的癌病併發症,如處理不當將引致更多後遺症。 淋巴性水腫是由過量淋巴液積聚於細胞組織之間引起,能引致局部肢體腫脹,嚴重者更可蔓延致軀幹。 ▪ 原發性 徵狀: |
治療目的: 1. 減少水腫,從而舒緩痛楚及重墜感覺 治療方法: 可透過物理治療,如:運動治療,肢體位置擺放,按摩,壓力包紮,運動膠布貼及各種醫療儀器 (如水腫壓力治療器)
淋巴液含有大量蛋白質,是細菌繁殖的理想環境。淋巴液長期積聚會增加細胞組織受感染的機會, 所以應保持皮膚滋潤及乾淨。 運動的重要 應遵照物理治療師的指示進行各種運動,因為有節奏的運動能有效地幫助淋巴液流動,減少水腫及預防關節僵硬。但要注意: 肢體位置擺放 適當地擺肢體有助減少因下垂位置及缺少活動而增加水腫。 ▪ 下肢擺放:將患肢平放於椅上。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
問題或徵狀/起因 |
建議解決方法 |
四肢不協調/乏力 手腳麻痺或感官變化 原因:神經腺受壓或化療後遺症 |
原發性或繼發性的肢體不協調,都應由物理治療師評估後,盡快進行復康運動,以減少拼發症的發生。 ❖❖病者可自己進行的方法❖❖ ▪ 伸展運動
▪ 步態訓練 |
脊椎受壓復康訓練 目的:避免長期臥床所帶來的拼發症 |
除了替病人舒緩身體不適,物理治療師還會教導病人尋找適合的坐行器。
問題或徵狀/起因 |
建議解決方法 |
行動不便 原因: ▪ 體能下降 ▪ 長期臥床 ▪ 疼痛 ▪ 疲倦 ▪ 中風 ▪ 平衡感不佳 |
需由物理治療師評估後,作出使用助行器的建議。 錯誤使用助行器會帶來不同危險或意外。 |
物理治療師亦替病人和照顧者提供培訓,令他們學習適當技巧和建立信心,在家中照顧自己和做適當的運動。
(於2022年3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