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

 

盧詠恩女士
香港、澳洲註冊物理治療師

 

資料整理:胡穎賢女士
                  張寶珠女士

 

 jessica lo.jpeg

 

簡介:

物理治療是建基於醫學的非藥物治療方法之一,它是利用人體生理對物理刺激所產生的反應來達到治療的效果。在這篇文章中盧穎恩女士替我們詳細解釋如何利用物理治療強化體能及減低生理不適,例如舒緩痛症、消減水腫等。盧女士亦會介紹病人可以如何尋找物理治療師的服務。

第一部份——基本了解
第二部份——減低生理不適
第三部份——教導病人尋找合適助行器 (Walking Aid Prescription)
第四部份——病人及照顧者培訓 (Patient Empowerment and Carer Training)

 

第一部分 ── 基本了解

A.什麼是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是建基於醫學的非藥物治療方法之一,它是利用人體生理對物理刺激所作出的反應來達到治療目的。

物理治療師透過評估、診斷、用物理治療方法,治療不同程度的疾病、機能失調及殘障,恢復身體活動功能,提昇身體活動能耐,協助病患者功能得以進步,改善生活。從而:

  • 減少因患癌病或其治療帶來的影響。
  • 通過紓緩痛苦症狀及加強體能和獨立性,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素。

B.如何尋找物理治療師的協助

  • 住院期間:一般由醫院的醫生轉介。
  • 門診:經醫生轉介,到就近的公立醫院物理治療部門診、非牟利團體或慈善機構門診、私家醫院或診所登記。
  • 社區:部分非牟利或慈善機構都設有物理治療支援服務。
  • 公營機構:包括醫院管理局、衛生署、社會福利處。
  • 非牟利機構:保良局、香港傷健協會、聖公會、香港復康會、聖雅各福群會、伸手助人協會、鄰舍輔導會等
  • 私營機構:包括私營醫院、香港理工大學一康復治療診所、私營安老院舍、私營診所等。

C.服務範圍

物理治療師主要的工作包括:

  • 舒緩病人生理的不適;
  • 教導病人尋找合適助行器;及
  • 照顧者培訓

第二部份——減低生理不適

這是物理治療師工作最重要的一部份,通常病人面對的不適包括以下各大類:

(一)胸肺護理 (Respiratory Care)———例如呼吸技巧、排痰技巧、定喘方法、氧氣治療及呼吸機使用

(二)體能及行動訓練 (Reconditioning and Mobility)

(三)痛症紓緩 (Pain Control)

(四)消減水腫 (Oedema Control)

(五)神經系統復康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包括因腦擴散或脊椎受壓的復康訓練處方。

以下我們會就每一個領域解釋。

有一些物理治療是一定需要在專業物理治療師指導下才可進行。有一些則是病人在學會有關技巧之後可以自己做,又或者是在照顧者協助之下做。

(一)胸肺護理 (Respiratory Care)

問題或徵狀/起因

A. 痰滯 (Sputum Retention)

起因:

  • 氣管感染
  • 肺部感染
  • 肺炎
  • 吸入性肺炎

問題或徵狀/起因

建議解決方法

A. 痰滯 (Sputum Retention)
起因:
▪ 氣管感染
▪ 肺部感染
▪ 肺炎
▪ 吸入性肺炎

❖❖病者可自己進行的方法❖❖

▪ 姿位排痰法:借助地心引力將痰涎由較細氣管引流至主氣管,配合呼吸運動有助於排痰。

 ch4_article4_2_p1.png

注意事項:
o 姿位排痰前一小時,避免大量進食,以免食物倒入氣管及嘔吐。
o 如遇頭暈或氣促,應立即停止。

▪ 咳嗽法
目的:配合吹氣法及腹式呼吸法,以防止氣管肌肉緊張而收窄,使痰涎更有效地排出。
方法:
o 深深吸氣,維持三至五秒,然後呼氣;
o 重複再做一次;
o 從鼻孔微微吸入空氣,收緊腹部肌肉,然後用力吹出;
o 重複1-2次,使痰涎排近上呼吸道;
o 放鬆地呼吸大約一分鐘;然後深深吸氣,可用力咳出;但不可連續咳嗽。
 

 ch4_article4_2_p2.png

 

▪ 吹氣技巧:利用不同大小的吸氣量,使分佈於各支氣管的痰排出,清理痰涎能助氣道暢通
1.  正常呼吸
2.  深呼吸
3.  正常呼吸
4.  出力吹氣
5.  正常呼吸
6.  用力咳嗽
 ch4_article4_2_p3.png

▪ 排痰器
目的:排痰器在呼氣時產生正壓震動令小支氣張開,並幫助小支氣管內的痰涎液化,隨呼氣方向流向大的支氣管,使痰涎容易排出。

  ch4_article4_2_p4.png
 

 ch4_article4_2_p5.png  ch4_article4_2_p6.png

 ch4_article4_2_p7.pngch4_article4_2_p8.png

 

坊間有不同種類的排痰器,詳情可向物理治療師查詢。

 

❖❖由照顧者進行的方法❖❖

▪ 拍痰法
目的及原理:
o 利用手掌所產生的震動力,將肺部支氣管的濃痰舒鬆;
o 可配合姿位排痰法使用。
方法:手呈杯狀(五指併攏,手掌彎成杯狀),利用手腕關節自然活動彎曲的力量溫和並穩定的重覆拍擊胸腔。

 ch4_article4_2_p9.png ch4_article4_2_p10.png

 

❖❖由物理治療師進行的方法❖❖

▪ 抽痰法
若病者未能有效地用力咳嗽將痰涎咳出,物理治療師可用導管將痰涎從氣管抽出。

 

B. 氣喘 (Shortness of Breath)
起因:多數由原發性病患所引起的
▪ 氣管收窄
▪ 肺積水
▪ 肺炎
▪ 貧血
▪ 腹脹
▪ 心臟功能受損
▪ 肺動脈栓塞
▪ 氣喘惡性循環

 ch4_article4_2_p11.png

❖❖病者可自己進行的方法❖❖

▪ 呼吸控制:腹式呼吸法/横隔膜呼吸法 (Diaphragmatic Breathing)

目的: 強壯横隔膜肌肉。

我們大部分靠胸腔部位的肌肉來幫助空氣在肺部進出,又稱為胸式呼吸。胸式呼吸法吸得較淺,通常只有上1/3的肺部有空氣進出。但也因為吸得較淺,可以幫助快速換氣。

腹式呼吸法則會特別著重橫膈膜的運動,在吸氣的時候使橫膈膜下壓,讓胸腔擴大的範圍更大,空氣就能進到肺部更深處的地方。當橫隔膜下降的時候,上腹部也會隨之突起。吐氣的時候使橫膈膜則上升,幫助氣體排出。

和胸式呼吸法比起來,腹式呼吸法的呼氣和吸氣都較深,可以給肺部充足的氧氣。

 ch4_article4_2_p12.png

▪ 噘咀呼吸法 (Pursed Lip Breathing)
目的:在協調呼吸時,紓緩氣喘現象。

方法:吸氣時緩緩地由鼻孔吸入空氣,呼氣時將雙唇微張呈吹口哨的形狀,將氣由兩唇間慢慢呼出,如吹蠟燭般。
 

 ch4_article4_2_p13.png

▪ 平息氣喘姿勢

盡量放鬆全身肌肉,特別是頸及上背部。腰背稍為俯前倚牆或欄杆、或坐下、以雙手支橕上身。可配合噘唇呼吸法及使用手提電風扇。
 

 ch4_article4_2_p14.png


▪ 使用手提電風扇

將你的手提電風扇持於距離臉部大約6 吋位置(或者是你認為最舒適的距離)。
將手提電風扇吹向臉部的中央,讓鼻子的周圍及上唇都能感受到涼風。

 ch4_article4_2_p15.png

 

使用手提電風扇的安全:

直至目前為止使用手提電風扇並沒有任何安全問題,使用的時間及次數都不受限制。在活動期間或步行時需要喘息,或者在靜止時感到氣喘,手提電風扇都能幫助紓緩氣喘。

▪ 其他輔助工具

需要時可使用適當輔助用具,可幫助減輕氣喘。例如:
o 有轆助行架
o 便携式手推車
o 輪椅
   

 ch4_article4_2_p16.png ch4_article4_2_p17.png ch4_article4_2_p18.png

▪ 紓緩氣喘步驟
o 先停下來
o 擺好回氣姿勢
o 使用你的手提風扇
o 集中往風扇呼氣,但不用額外費力
o 微微收窄雙唇呼氣(噘唇呼吸法)
o 當你準備好時,開始嘗試延長呼氣時間
o 待呼吸穩定後,便可挺起腰背
o 逐漸放鬆你的雙肩及胸廓
o 將呼吸轉為腹式呼吸(橫隔膜呼吸法)
o 呼吸轉順後維持約一分鐘,不應立即活動

▪ 身體活動與呼吸協調
基本原則﹕

1.  呼吸時應用鬆弛呼吸法和鼻吸口呼。
2.  發力時呼氣,停止動作時吸氣。
3.  步行或上落樓梯時可配合呼吸節奏。
4.  活動過程中避免閉氣。

▪ 鬆弛技巧:漸進式肌肉鬆弛法:
1.  上肢:肩膊、手肘、手
2.  下肢:膝頭、腳跟
3.  身體:頭頸、牙關、雙眼
o 沿身體各部份
o 依次序收緊肢體各部份肌肉....然後放鬆
o 專注呼吸,享受現在鬆弛的感覺

  ch4_article4_2_p19.jpg    
腳板盡量向下抝                    

 ch4_article4_2_p20.jpg

腳板盡量向上抝               

 ch4_article4_2_p21.jpg

腳趾盡量捲曲

ch4_article4_2_p22.jpg   
雙手盡量握拳                           

 ch4_article4_2_p23.jpg

雙手屈起,手腕盡量貼近膊頭

 ch4_article4_2_p24.jpg                                
頭部:頭部盡量向前拗,下顎貼近胸前

 ch4_article4_2_p25.jpg

頸部:頭部盡量向後拗 

 ch4_article4_2_p26.jpg

肩膀:膊頭用力向上推進貼近耳朵
    
ch4_article4_2_p27.jpg   
腹部:盡量收縮腹部

 ch4_article4_2_p28.jpg

背部:雙膊盡量後拗,胸部前挺


 ch4_article4_2_p31.jpg   
眼眉盡量向上推          

 ch4_article4_2_p32.jpg

盡量緊閉雙眼
   

 ch4_article4_2_p33.jpg
用力合唇                  

ch4_article4_2_p34.jpg

盡量咬緊牙關

不要忘記在放鬆時,緩慢地把氣呼出,每呼出一口氣,肌肉便更容易放鬆。

 

 

(二)體能及行動訓練 (Reconditioning and Mobility)

問題或徵狀/起因

建議解決方法

疲倦/乏力 (Fatigue)
▪ 疲倦是自身對生理、情感及/或認知 上感到疲倦或精疲力竭
▪ 癌症引起的疲倦會影響生活質素, 亦是引致患者減少活動的最主要原因
▪ 癌症引起的疲倦通常是由多個成因引起的
▪ 可能由病患本身或相關治療(例如電療、化療)引起
▪ 疲倦與其他症狀,如疼痛丶氣喘丶噁心丶情緒低落丶失眠和減少活動會互相影響
▪ 其他可能的成因包括貧血、感染、焦慮和壓力
▪ 疲倦亦常見於慢性腎衰竭患者,患者亦可能同時出現皮膚痕癢,水腫,食慾不振及噁心等症狀  

物理治療師會評估患者的身心狀況、症狀及活動能力,協助分析及找出患者疲倦的成因。

運動治療是癌症護理的一部分,並被視為輔助療法,有助於抵消癌症及其治療方法的不利影響。研究指出,適量的運動能有效減低疲倦,運動需根據個別患者度身制定的。其中可包括帶氧運動,肌力訓練及關節舒展運動。

避免疲倦的有效方法是避免長時間臥床休息, 並需計劃一定時間運動。

運動選擇亦視乎患者的能力、目標期望、痛症、意識狀態、原動力等作出建議。運動處方主要是短時間(約15分鐘),中等強度 (3 - 4度),及容許頻繁休息的 。

在掌握基本呼吸控制後,應進一步應用在步行和日常活動中。如狀態良好,可作適量步行運動。患者若有一些中等強度的運動習慣,例如健身氣功(如八段錦和易筋經) 或太極拳,亦可繼續進行。

運動須知:

▪ 次數約每星期三次或以上,最理想是根據物理治療師的意見及運動處方。
▪ 應協調呼吸來配合運動。如運動中途氣喘,可稍作休息至呼吸暢順才繼續進行。
▪ 若在運動時感到不舒適,例如極度氣喘、作悶作嘔或頭暈等,應立即停下休息。
▪ 患上傷風、感冒、發燒、感到不舒服或貧血症狀,不要勉強去做運動。
▪ 電療或化療期間,應減低運動量 。
▪ 若癌症擴散至骨骼的患者,會有骨折的風險。 運動前應尋求醫生及物理治療師的意見。

行動不便/體力下降 (Deconditioning)

 ch4_article4_2_p35.png

早期階段:
▪ 步行 (Walking exercises)
▪ 預防跌倒 (Fall prevention)
▪ 強化日常生活功能 (Reconditioning for daily function)

中期階段:
▪ 使用助行器 (Walking aid prescription)
▪ 步態分析及學習 (Gait re-education)
▪ 負重運動 (weight bearing exercises)
▪ 基本步行訓練 (Bedside mobility training)

後期階段:
▪ 臥床運動 (Limb mobilisation in bed)
▪ 呼吸及咳嗽運動 (Breathing and coughing exercises)
▪ 身體位置轉換 (Positioning)
▪ 照顧者支援及訓練 (Carer training and advise)


❖❖病者可自己進行的方法❖❖

《臥床運動》
目的:簡單的卧床肌力訓練及關節運動,適合體力較弱的患者,保持或增強肌力及體力。

▪ 拱橋
o 平卧床上,曲起雙腿
o 腳底及雙手平放床上
o 撐起臀部,停留5-10秒
o 每次先做3-5下,循序漸進增至10-20下。做運動時保持呼吸順暢自然。
 ch4_article4_2_p36.png

▪ 單腳提腿
o 平卧床上,提起單腳,停留5-10秒
o 叧一邊重覆以上動作
o 每次先做3-5下,循序漸進增至10-20下。做運動時保持呼吸順暢自然。
 ch4_article4_2_p37.png

《帶氧運動》
目的:提高心肺功能

▪ 步行運動
o 地點:可選擇空曠處如公園或走廊
o 配合協調呼吸
• 用鼻吸氣,用口呼氣步行
• 呼吸時間比例為1:2
o 每次做10-15分鐘
o 如體力許可,可逐步延長
o 如中途氣喘,可稍作休息才繼續
 ch4_article4_2_p38.jpg

▪ 踏步運動
o 放鬆肩膊,手握扶手(未應站穩者可坐著進行運動)
o 重複上下踏步運動
o 配合協調呼吸
• 呼吸時間比例為1:2
o 開始時每次做5-10分鐘,如體力許可,可逐漸延長至15-20分鐘
o 如中途氣喘,可稍作休息才繼續

 ch4_article4_2_p39.jpg       ch4_article4_2_p40.png


《肌肉訓練》
目的:增強肌肉的肌力和耐力,更有效地進行日常生活。

▪ 上肢舉重
o 站立、坐下或臥著
o 左手握著重量若1-3磅的罐頭或水樽,向上舉起
o 配合呼吸 - 單手提起,同時口呼氣,下垂時,鼻吸氣
o 右手重覆以上動作
o 以上動作應配合呼吸的節奏,避免動作太快以致氣喘
            

ch4_article4_2_p41.gif ch4_article4_2_p42.gif ch4_article4_2_p43.gif
▪ 站立式掌上壓
o 站立,雙腳分開至肩膀闊度
o 手臂伸出肩膀高度,稍微傾前靠在牆壁上,將雙手放在牆壁上。不要鎖住肘部或膝蓋
o 彎曲肘部,手臂慢慢將身體移向牆壁
o 當鼻子快靠近牆壁後,把身體推回至起始位置並同時口呼吸。 重複站立式掌上壓。

 ch4_article4_2_p44.png


▪ 下肢強化鍛練
o 坐在平穩的椅子上,雙手扶椅子
o 小腿纏上沙包,交替踢腿
o 踢起小腿停留5-10秒
o 叧一邊重覆以上動作
o 以上動作應配合呼吸的節奏,避免動作太快以致氣喘
 ch4_article4_2_p45.png

o 站立在平地上,手握扶手
o 雙膝慢慢蹲下至半紥馬位置
o 停留5-10秒然後慢慢站起來
o 以上動作應配合呼吸的節奏,避免動作太快以致氣喘
ch4_article4_2_p46.png

o 坐在平穩的椅子上,雙手放大腿上
o 雙腳平放地上,慢慢站起來,然後坐下
o 重覆以上動作
o 以上動作應配合呼吸的節奏,避免動作太快以致氣喘
 ch4_article4_2_p47.png


❖❖由照顧者進行的方法❖❖

《被動/輔助性運動》

目的:加速血液循環及保持關節活動的功能

▪ 上肢運動
o 照顧者手握病友肩膀及手肘,手肘伸直,慢慢向前方提高
 ch4_article4_2_p48.png

o 照顧者手握病友肩膀及手肘,手肘伸直,慢慢向外打開
 ch4_article4_2_p54.png

o 照顧者手握病友手肘及手腕,慢慢屈曲再伸直手肘
 ch4_article4_2_p49.png

o 照顧者手握病友手腕,慢慢前後活動手腕
o 照顧者一手握著病友手腕,另一手則握著手指背部,緩緩屈伸所有手指關節

 ch4_article4_2_p50.png 
▪ 下肢運動
o 照顧者站於床側,兩手分別承托病友膝下及腳跟,慢慢屈伸

 ch4_article4_2_p51.png

o 照顧者站近床尾,一手固定小腿,一手則承托腳跟,慢慢屈伸
      ch4_article4_2_p52.png  ch4_article4_2_p53.png

注意事項:
▪ 鼓勵病友盡量主動參與運動。
▪ 照顧者保持腰背挺直。
▪ 所有運動應以舒適位置進行,以沒有痛楚為原則。
▪ 所有運動要有節奏地進行,不應用力過急或過大。
▪ 運動時應配合呼吸,用力時呼氣,放鬆時吸氣。
▪ 每個動作每次停三至五秒。
▪ 每個運動以五至八次為一組,每天最少三組。
▪ 若病友活動時感到痛楚,可在運動前一小時服止痛。

 

(三)痛症紓緩 (Pain Control)

問題或徵狀/起因

建議解決方法

疼痛

疼痛是癌症常見的症狀,有多種成因,例如腫瘤引致的骨痛或神經痛等。疼痛會影響情緒,睡眠質素並引致疲勞
藥物治療(由醫生處方)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對骨痛非常有效
▪ 類固醇:對細胞組織擴散,內臟腫脹和高腦內壓有效
▪ 嗎啡
▪ 神經腺堵塞 (nerve block)
▪ 電療

物理治療(由物理治療師處方)

▪ 熱療 (Hot pack):改善患處血液循環,放鬆肌肉,幫助減輕軟組織及慢性痛楚
▪ 冰療 (Cold pack):用於急性受傷或當患處有炎症,冰療能減輕患處的瘀傷、發熱、疼痛及腫脹
▪ 低頻透皮止痛電療 (TENS):透過特定頻率的電流阻止痛楚的訊息傳遞至腦部,TENS對減輕神經痛尤其有效
▪ 肌肉伸展運動 (Stretching exercises)
▪ 姿勢轉換 (Positioning)
▪ 針灸 (Acupuncture)
▪ 按摩 (Massage):有研究表示,按摩可有效減輕進行化療或癌症手術後患者的壓力、疼痛、焦濾、抑鬱、噁心和疲勞等症狀。淋巴按摩(lymphatic drainage)可以幫助減輕淋巴水腫的症狀。
▪ 運動膠布貼 (Taping)

鬆弛治療
▪ 例如漸進式肌肉鬆弛法、音樂治療

 

按摩 (Massage)

目的:預防壓瘡及控制水腫。

事前準備:仰卧,手或腳以枕頭承高。

 ch4_article4_2_p55.png     ch4_article4_2_p56.jpg      

按摩方法:按摩方向應由下而上,即由手向上至肩,或由腳向上至大腿。
 ch4_article4_2_p57.png

注意事項:
▪ 按摩前,可塗上潤膚露,以保持皮膚滋潤,減低因摩擦時造成的皮膚破損。
▪ 避免按摩在已呈現紅色的皮膚。
▪ 首兩次可先做五分鐘及留意效果。
▪ 如水腫嚴重,可先做上半手臂或大腿, 後才做前臂或小腿。
▪ 一日可做兩至三次,每次可做十五至二十分鐘。
▪ 按摩後,手或腳仍以枕頭承高,配合關節活動運動以加強效果。
▪ 按個別需要,物理治療師會給予壓力襪,以控制水腫。

 

(四)消減水腫 (Oedema Control)

問題或徵狀/起因

建議解決方法

淋巴性水腫是一種常見的癌病併發症,如處理不當將引致更多後遺症。

淋巴性水腫是由過量淋巴液積聚於細胞組織之間引起,能引致局部肢體腫脹,嚴重者更可蔓延致軀幹。
其種類可分為:

▪ 原發性
▪ 繼發性(如經手術或電療後所產生)

徵狀:
▪ 肢體腫脹及感覺重墜
▪ 皮膚變硬
▪ 痛楚
▪ 活動能力受影響
▪ 淋巴液滲出  

治療目的:

1.  減少水腫,從而舒緩痛楚及重墜感覺
2.  預防組織硬化
3.  預防病菌感染
4.  改善生活質素

治療方法:

可透過物理治療,如:運動治療,肢體位置擺放,按摩,壓力包紮,運動膠布貼及各種醫療儀器 (如水腫壓力治療器)

 ch4_article4_2_p58.jpg    ch4_article4_2_p59.png


皮膚護理

淋巴液含有大量蛋白質,是細菌繁殖的理想環境。淋巴液長期積聚會增加細胞組織受感染的機會, 所以應保持皮膚滋潤及乾淨。

運動的重要

應遵照物理治療師的指示進行各種運動,因為有節奏的運動能有效地幫助淋巴液流動,減少水腫及預防關節僵硬。但要注意:
▪ 運動要適量及適當,過量運動可 能引致腫脹增加。
▪ 運動時可穿上壓力襪或繃帶,有助消腫。

肢體位置擺放

適當地擺肢體有助減少因下垂位置及缺少活動而增加水腫。
▪ 上肢擺放:將患肢平放於椅枕手或桌上。
 ch4_article4_2_p60.png

▪ 下肢擺放:將患肢平放於椅上。
 ch4_article4_2_p61.png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 保持指縫間乾爽及清潔
▪ 保持皮膚滋潤,如用潤膚露護理皮膚
▪ 工作時穿戴手套,避免皮膚受損
▪ 即使微細傷口(如抓傷,蚊蟲咬傷等),也要 小心清潔及消毒
▪ 選用適當工具修剪指甲及使用電鬚刨,避免刀片割傷皮膚
▪ 避免腫脹部位在陽光下過份暴曬
▪ 避免在腫脹部位注射、抽血及量血壓
▪ 避免長時間站立/企, 避免翹腳
▪ 清洗或沐浴時,應使用溫水
▪ 患處不應穿過緊飾物及衣服
?如腫脹部位呈熱、紅及痛徵狀,表示患處可能已受感染,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

 

 

(五)神經系統復康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問題或徵狀/起因

建議解決方法

四肢不協調/乏力
原因:
▪ 原發性:腦腫瘤壓迫大腦
▪ 繼發性:腫瘤推壓脊椎神經系統
▪ 中風

手腳麻痺或感官變化

原因:神經腺受壓或化療後遺症 

原發性或繼發性的肢體不協調,都應由物理治療師評估後,盡快進行復康運動,以減少拼發症的發生。

❖❖病者可自己進行的方法❖❖

▪ 伸展運動
 ch4_article4_2_p62.jpg       ch4_article4_2_p63.jpg

     ch4_article4_2_p64.jpg ch4_article4_2_p65.png


▪ 肌肉鍛練
 ch4_article4_2_p66.jpg ch4_article4_2_p67.png


❖❖由物理治療師進行的方法❖❖

▪ 步態訓練
▪ 肌肉刺激

 ch4_article4_2_p68.png

 

脊椎受壓復康訓練

目的:避免長期臥床所帶來的拼發症

 

第三部份——教導病人尋找合適助行器 (Walking Aid Prescription)

除了替病人舒緩身體不適,物理治療師還會教導病人尋找適合的坐行器。

問題或徵狀/起因

建議解決方法

行動不便
原因:
▪ 體能下降
▪ 長期臥床
▪ 疼痛
▪ 疲倦
▪ 中風
▪ 平衡感不佳

需由物理治療師評估後,作出使用助行器的建議。

錯誤使用助行器會帶來不同危險或意外。

 ch4_article4_2_p69_0.png

 

第四部份——病人及照顧者培訓 (Patient Empowerment and Carer Training)

物理治療師亦替病人和照顧者提供培訓,令他們學習適當技巧和建立信心,在家中照顧自己和做適當的運動。

(於2022年3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