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梁家麗女士
嘉賓:麥素珊女士
香港專科護士(腫瘤科護理)
香港護理專科學院院士(內科腫瘤科)
簡介:
癌症是一種複雜和嚴重的疾病,隨着香港醫療制度完善化,現時在醫管局核下的腫瘤科都是以一個跨部門團隊模式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來照顧癌症病人,而其中最重要的成員就是癌症專科護士。在這篇訪問中麥素珊女士會和我們詳細解釋。
第一部份——以跨部門團隊模式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照顧癌症病人
第二部份——癌症專科護士的工作
第三部份——癌症專科護士的分工
第四部份——以腸癌、肺癌和乳癌為例討論癌症專科護士的角色
第五部份——給病人和照顧者的話
梁:癌症是一種複雜和嚴重的疾病,隨着香港醫療制度完善化,現時在醫管局核下的腫瘤科都是以一個跨部門團隊模式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來照顧癌症病人,而其中最重要的成員就是癌症專科護士。
今天我就邀請到麥素珊女士和我們談一談這個課題。
麥女士,非常感激你接受我的訪問。
麥:不要客氣。
梁:首先可不可以和我們解釋一下這個跨部門團隊模式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
麥:正如你所說,癌症真是一個很嚴重的疾病,但隨着醫學昌明,治療效果非常好,癌症已經變成一個慢性病。病人旅程可分為不同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需要,醫管局是用一個跨部門團隊模式來為病人提供照護。當中為癌症患者服務的專科護士在整個團隊裡擔當重要的角色:除了扮演照護者的角色,亦要扮演協調者的角色。由於專科知識和良好溝通缺一不可,這個崗位便非常重要。
梁: 了解雖然病人已經被確診癌症,但還是可能需要作進一步的檢查?
麥:是的。
就算是病人確診了癌症,之後仍可能需要跟進做更精細的檢測,例如通過DNA、生物標記等檢測,可以更清楚知道病人的情況,從而決定可否用標靶藥或免疫治療,這些治療效果很多時候是比傳統治療較好。
同時亦要做影像檢測去決定腫瘤的範圍、可有擴散等。在公立醫院內這會牽涉X光部門和病理學部門。有時病人更會選擇到私家機構作檢測,護士便需要做一些解釋及協調的工作;
梁:之後就是治療。
麥:對的。癌症治療一般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藥物治療。
照顧癌症病人的專科護士有不同分類。絕大部份的腫瘤都是先做手術,外科護士便負責術前、術後的專科護理。
外科護士當中又有不同細分,例如乳房外科、泌尿外科、結腸直腸外科、頭頸外科等。
在病人做完手術後,視乎腫瘤病理報告,腫瘤科醫生會決定下一步的輔助治療方案,希望能殺滅癌細胞,減低復發風險。腫瘤專科護士便會與外科護士聯繫溝通,幫助處理病人術後的傷口、加快痊愈,以及適時接受化療或藥物治療。
電療方面,我們現在常用的是所謂「直線加速器」,或是我們簡稱「電機」。
有些病人可能在接受電療後產生不理想的反應,腫瘤科護士會為患者提供支援及症狀管理,以幫助病人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腫瘤科護士經常要與放射治療師、物理學家等協調不同放射治療程序:例如頭頸癌及宮頸癌病人需要化療結合放療一起進行,這便需要良好協調及適時安排以提高治療效果。又以甲狀腺癌為例,有時病人需要接受含有碘質的放射治療,在治療後我們便要安排他入住病房,直到他體內的碘質水平回復正常才可以回家。
相較以前現在大部份的抗癌藥物治療都可在醫院內的日間治療中心進行。
為了確保病人落藥過程安全及有效率,腫瘤專科護士便需和藥房及臨床藥劑師緊密溝通協作。為了讓血管不好的病人適時安裝中央靜脈導管輸入化療,腫瘤科護士須要與血管外科協調。如果病人無法去醫院定期沖喉預防喉管栓塞,腫瘤科護士會聯繫社康護士到病人家進行維護工作。
此外,要預防及處理好腫瘤急症,例如化療很多時會帶來一種副作用名叫中性粒細胞減少(neutropenia)。中性粒細胞是白血球的一種,有抵抗細菌感染的作用。中性粒細胞減少就意味著病人身體抵抗力不足,增加受感染的風險。細菌感染是一個極嚴重的問題,甚至可以致命。腫瘤專科護士會教導病人和家人如何密切監察病人的情況(特別是發燒);教育病人各種措施,以減低出現感染的機會。近年來腫瘤科和急症室發展了一個新的協調模式——「發燒快速通道」,為化療後的病人派發一張「發燒卡」,讓發燒的病人來到急症室,能適時得到抗生素治療,這大大減低化療後中性白細胞低下而引發的敗血症。
梁:病人在完成治療之後,癌症專科護士還會繼續支援他們嗎?
麥:治療後病人得以康復是值得欣喜的,但要記得按指示複診。很多時(特別是治療完成後首半年)病人可能仍受到不同副作用的困擾,例如手腳麻痹、失眠、焦慮等。癌症專科護士便會教導病人自我檢測、慢性副作用的處理,增加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亦會替他們安排不同的治療,例如會見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營養師等。
近年來我們更積極和社區康復中心合作,希望能夠進一步協助癌症康復者長期管理好治療後的副作用。
另外,一個最能幫助病人的渠道就是病人組織,在這裏病人見到很多同路人,從他們身上可得到鼓舞和支援,故此我們也盡量支持它們的工作。
梁:如果不幸癌症擴散,你們又會如何提供協助呢?
麥:我們可按需要安排他們到紓緩病房,又或是如果病人希望回家休養,我們就會和紓緩科的護士團隊聯絡,看看如何提供支援,比如教導照顧者適當的技巧,例如如何處理吞嚥困難、使用氧氣機、防止壓瘡/水腫等。如需要我們的紓緩科護士或社康護士更可「上門」提供支援服務。
梁:可不可以和我們宏觀地談一談癌症專科護士(oncology nurse)的角色。
麥: 這包括四個不同範疇:
整體來看,情況如下:
一、確保腫瘤治療運作暢順,讓病人得以配合,達致理想的治療成效
腫瘤治療前、期間、以及事後都需要一連串緊密跟進及護理程序,特別是這些治療過程時間較長、亦相當複雜,或會帶來症狀不適及一定程度的風險,更隨時可出現大小不同的突發事情。這都需要經過專業訓練的護士才可應付得來——技術與經驗缺一不可。
病人在療程中遇到問題及不適,得到適時的教育、監察及處理,是決定治療成效的一大關鍵。
大家都了解在公立醫院內病床是非常緊張的,所以如果情況許可,我們會讓病人回家休息。而大家亦同意家中的環境相對醫院的環境是舒服得多了。近年來我們開發「化療便攜式」或是「家居化療」,這就是病人在照顧者協助之下,可以在家中用一些特別的泵將化療藥輸入自己的身體內。這個方法可節省病人舟車勞頓去醫院,但是這個方法需要較多的護理支援及「人、機、物、法」的配合,及為病人和照顧者提供足夠的支援和訓練。
二、為腫瘤患者解決常見的血管通路使用問題
梁:是不是如果病人在化療期間抽血次數太多,可能會令到血管產生問題?
麥:對的,這就是我們所說「血管通路使用問題」,病人由於抽血和「吊藥」次數太多,令到血管的質素欠佳,同時亦會產生很不舒服的感覺。為了減低在治療期間「穿刺」的次數,我們會替病人安裝「中央靜脈導館管」去輸入藥物。
這個過程是在病人皮膚之下安裝一條中央靜脈導管,直接將化療藥物輸送到病人的大靜脈,藥物被大量血液稀釋,會大大減低病人不適的感覺。
這提升了患者的治療體驗、解決血管使用問題,並能進一步令我們能夠推廣家居化療。
三、安全及準確執行藥物治療程序
藥物治療是治療癌症的主要方法,對癌症病人是非常重要的。
癌症藥物在醫院內是屬於「high alert drug」(高度戒備藥物),腫瘤科護士執行給藥時,會有嚴謹的核對程序,並需要兩位醫護人員核對給藥,以確保病人治療安全及準確。
此外,某些病人在接受化療後可能有過敏反應,有些是在第一次輸入後便有,有些則可能是過了幾次才有。這些症狀包括痕癢、紅腫、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腫瘤科護士需要監察病人可有過敏或不良反應,如有便要迅速處理:例如注射藥物、提供氧氣、升壓劑等。同時要詳細記錄以防止病人在下一次接受治療時產生同樣的情況。
四、症狀及副作用/併發症的預防及處理
病人面對疾病和治療引申的不同問題(包括身體上(不同的副作用)、心理上、精神上、財政上等),可以說是很多病人一生中最大的挑戰。腫瘤專科護士會協助病人度過,以及安全完成治療。
腫瘤專科護士會為癌症病人在接受腫瘤治療前、期間及之後協調和提供相關護理及支援,這包括提供病人教育、輔導,指導病人及家屬治療的程序及自理、如何處理急性及慢性副作用等。同時亦會協調/幫助病人了解不同的藥物資助計劃,協助病人申請等。
癌症是一種aging disease,意思就是人越年長患的機會越高。所以很多時病人本身亦有其他長期病患,例如血壓高、糖尿病、心臟病等。在癌症治療期間這些疾病可以同步惡化引至併發症,故此腫瘤科的護士需要教育病人如何監察及小心處理自己長期病患。
梁:了解近年來為了替癌症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醫管局開展了「癌症個案經理 (cancer case manager) 」計劃。可不可以替我們解釋一下?
同時可不可以講解癌症專科護士的分工?
麥:在公立醫院內當癌症病人被轉介到腫瘤專科的時候,他們就會接觸到癌症專科護士。
癌症個案經理 (cancer case manager)
癌症是一種複雜的病症,牽涉的時間亦可以很長,所以需要有個案經理提供協助,令病人和照顧者可以盡量順暢地走過這個艱辛的過程。
個案經理是由有專科護理訓練的資深護師擔當,通常是來自不同癌症需要做手術的專科,例如耳鼻喉科、婦科、泌尿科等。這些個案經理協助制定治療方案,包括安排各項檢查、複診和預約手術等。
有些病人在來公立醫院治療前,可能已經在私家醫院做了手術;又有一些是先接受藥物治療,希望把腫瘤縮小,之後再到公立醫院切除。這都牽涉不同的複雜性,而有個案經理協助就可以使治療流程更暢順,促進治療成效。
很多時病人被一些問題困擾,不想等到下一次複診時見到醫生才問,這樣他們亦可聯絡個案經理,後者會盡量提供協助。
化療護士
很多癌症病人都需要接受化療,例如是腸癌、乳癌等。在過程之中他們會得到化療護士的照顧。後者都是在化學治療方面受過特別訓練的,非常了解藥物的特性,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等。化療護士會小心評估和監察病人,與醫療和藥劑師團隊合作,確保病人治療的安全。
綜合模式護士診所
為了紓緩腫瘤科醫生的工作壓力,亦為了縮短病人的求診時間,綜合模式護士診所就會為病人提供支援。
以頭頸癌病人為例,他們通常要接受六至八個星期的電療,期間可能會產生一些急性的副作用。護理門診提供從放療前到治療後的患者會診,重點關注不良反應,密切監測病情並接受患者諮詢,以改善治療結果:例如皮膚問題、消瘦、口腔潰爛等。
綜合模式護士診所與亦與腫瘤科醫生合作,為特定患者人群設計藥物預定方案。在這個模式之下,護理門診的放療護士會按患者狀況提供藥物,例如抗炎漱口水和鎮痛治療藥物,以更好地緩解症狀不適。
梁:原來癌症專科護士的工作涉及的範圍是如此的廣泛。為了令大家能更具體的了解,或者我們以三種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來討論。
梁:第一就是肺癌。
麥:好的。
首先由手術談起。
如果情況可以治療就會以手術行先,那麼外科專科護士就會幫助病人在之前準備和在術後護理。
我們有不同的外科專科護士——例如肺癌就是胸肺科外科專科護士;乳癌就是乳房外科專科護士;腸癌就是腸道專科護士。
如果病人需要腫瘤治療,就會被轉介到腫瘤科。新症病人在會見化療醫生前,腫瘤科護士診所會預先和醫生就著病人腫瘤特性溝通大約之治療方案,之後再和病人及家屬講解,包括治療方法、週期、打法、副作用、個人護理、藥物可能牽涉的費用及如果需要可以如何申請資助等。
近年來癌症治療越趨個人化,醫生可替病人檢測 DNA ,因為有些癌症是因為基因突變而形成的,故此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可能幫到手。近年來由於治療方法越趨精細,所以要病人和家人理解的資料確實比以前較多和複雜。專科護士在事前能和他們解釋清楚,就好像是「打了底」,令他們見到醫生的時候能更加容易理解自己的情況。
在肺癌治療中免疫治療是一種常見的方法,這就是用藥物去喚醒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令它能夠殲滅癌細胞。免疫治療的副作用比化療輕微,但也是存在的,例如組織出現炎症。那麼專科護士就要教導病人如何自我監察和在有問題時適當處理。
梁:第二就是腸癌。
我了解有些病人如果情況嚴重便需在手術切除後長期使用造口,這令生活非常不便。請問可以如何幫助他們呢?
麥:對的,腸癌病人都很關心「造口」這個問題。其實只有小部份的腸癌病人是需要用「造口」讓排泄物排出體外。只要適當護理,病人還是可以過一個頗為正常的生活。
外科護士會在手術之前會見病人,向他詳細解釋,為他作好心理準備。同時由於每一個人的身形不同,所以護士會在病人腹部找一個最適當的位置作為將來「造口」的位置。在手術後,專科護士也會會見病人和照顧者教他們如何護理,並提供心理支援,例如是飲食和排便方面需要留意的地方。有些病人可能會出現造口小腸氣的問題,那麼便需要找外科跟進。
梁:現在就談一談乳癌。
麥:
在手術切除後病人可能有淋巴水腫的問題。所以在手術前,專科護士會教病人一些適當的運動,如何預防手部淋巴水腫及肩膊活動變差。如有需要更會安排病人會見物理治療師,訂製適當的抗壓套/衣物。
有些病人需要接受放療,這也可能令到病人在治療後有手腫,甚至是組織纖維化的問題。腫瘤專科護士會在放療前為病人進行手部淋巴引流量度,並按需要替病人定期評估,以便盡早作出應對—-這包括教育病人放射性皮膚炎護理、手部運動、避免手部被蚊叮蟲咬、及如有組織蜂窩炎需要如何處理(例如抗生素治療)。
乳癌病人可能需要接受化療,而過程亦可能頗為漫長。由於時常需要抽血和打針,病人的血管可能受到影響出現問題,例如容易令化療藥滲出。化療專科護士對這方面很有經驗,他會按需要替病人評估靜脈血管的狀況,跟病人商討是否適合於皮下安裝中央靜脈輸液管來輸藥等,令病人可以更順暢的完成整個療程。
如果病人的乳癌對荷爾蒙呈陽性反應,那便需要接受荷爾蒙治療,為期可以是五至10年,期間亦會有副作用例如潮熱、骨質疏鬆、心血管問題等。這可令病人覺得煩惱甚至失去繼續接受治療的動力,專科護士就會教他們如何應對。
梁:你做了癌症專科護士那麼多年,一定非常明白病人在過程中的焦慮和擔憂,你會有什麼意見給他們?
麥:有三點是我想說的。
第一就是尋找資料的時候,要找一些可信賴的資料,亦不要單靠一個或兩個資料來源,例如是某個朋友或網站。因為知識越多就令我們越有能力分析和應對困境。
第二就是要保持情緒穩定。很多時我們在診所見到一些病人和家屬,因為焦慮而產生爭拗,這就耗損元氣並令他們不能理智的解決問題。
第三就是每次在複診之前,病人/照顧者最好先整理好所有資料,那麼在見醫生的時候,就可以準確和迅速的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識:例如病人接受治療後的身體狀況、可有改善、可有副作用、自己最想知道的一些資訊等。
梁:我們這本手冊是專門為照顧者而寫的,希望能夠幫助到他們。
麥:病人和照顧者有很多焦慮是正常的,除了在醫院和醫生和護士理解之外,我們亦有很多非政府組織提供很多資訊,例如香港防癌會。還有在醫院內有病人支援中心,病人和照顧者可以入內查詢,尋找自己需要的資料。
還有一點就是照顧者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在日常奔走之間有一些歇息,否則自己病了誰來照顧病人呢。
梁:今天非常感激你接受我的訪問,讓我們了解那麼多。
劉:不用客氣。
(於2023年11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