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基本認識

 

蘇藹欣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系
名譽臨床副教授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訪問:王榮珍女士

 

 Dr So.png Janet Wong.jpg

 

簡介:

在這篇訪問中蘇藹欣醫生會和我們解釋中風的成因、癥狀、治療、後遺症和如何處理。

第一部份——中風的定義和類別
第二部份——中風的成因及預防
第三部份——中風的癥狀及旁觀者應該如何處理
第四部份——中風的檢測
第五部份——中風的治療

 

第一部份——中風的定義和類別

王:中風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它可以在任何一刻降臨,然後將一個人的正常生活完全打亂。今天我非常榮幸邀請到蘇藹欣醫生和我們談一談這個課題。

蘇醫生非常感激你接受我的訪問。

蘇 :不用客氣。

王:對普通人來說,有幾個名詞是較為混亂的——心臟病、爆血管、中風。又或者是所牽涉的器官:心臟、血管、腦部這些。

可不可以為我們解釋一下。

A. 有關器官——循環系統、心臟、腦部、血管等

蘇:大家都知道心臟和腦部是我們最重要的器官。腦部是指揮我們全身的運作。

腦部需要足夠的血液供應,而血液供應就是靠我們的心臟:心臟像是一個泵,通過大動脈輸送血液到頸動脈,再輸送到腦部的血管。

所以無論過程中任何一個部份出現障礙,都會引致嚴重的問題。

B. 不同專科醫生

王:知道治療中風可以牽涉到不同的專科醫生:

  • 心臟科醫生 (cardiologist);
  • 腦神經科醫生(neurologist);及
  • 神經外科醫生 (neurosurgeon)

可不可以談一談他們的角色。

蘇:如果問題是源自心臓,那麼就需要諮詢心臟科專科醫生(cardiologist);如果是牽涉腦部的話,以藥物治療為主的病症由腦神經科醫生(neurologist)負責; 以手術治療的病症則由神經外科醫生 (neurosurgeon)負責。

由於心臟及血管的疾病很多時都會牽涉到腦部(例如是心臟病引致中風或其他問題),那麼就需要心臟科醫生 (cardiologist)、腦神經科醫生(neurologist)、神經外科醫生 (neurosurgeon)一同研究、解決。

 shutterstock_600455813.jpg

 

C. 中風的分類

王:中風的醫學定義是什麼?「中風」為什麼叫「中風」?「風」的英文是 wind。

又聽過中風分「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或者「大中風」和「小中風」。這些又是什麼?

蘇:其實「中風」這個名詞令人誤解,真是和「風」沒有任何關係的。

中風的形成是因為血液供應出了問題。由於血液供應不足,腦部不同的區域就會受到破壞,因而影響其正常功能。

中風分為兩大類:

缺血性中風 (Ischaemic stroke )

這就是由於血管阻塞令到腦部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

那為什麼血管會塞呢?有兩大常見原因。

第一是血管長時間受到三高影響令血管壁上積聚脂肪,血小板,或鈣化物質,從而令血管通道越來越窄。

第二是心臟問題,最常見的是心律不正,令心房內形成血塊。當血塊隨着心臟的跳動一下一下泵向腦部,血塊可堵塞腦部血管,最終導致腦部受影響區域缺血。

出血性中風或爆血管 (Haemorrhagic stroke )

除了「塞」之外,血管可以「爆」。

如果一個人的血壓長期高企,血管就會越來越薄弱,到某一個階段便會爆裂。

如果血管爆裂在腦部,就會造成瘀血、壓着正常的腦細胞並影響其功能。

王:我們腦部不同部份負責不同功能。所以是否受影響的位置會影響到病人的有關能力?

蘇:正確。

我們的左腦負責身體的右邊部份;而右腦就負責左邊的部份。

如果爆血管的位置是在左腦,那就會影響身體右面的功能。如影響到運動和感覺神經,會令病人的右手和右腳乏力或感到麻木、不能正常郁動。

如果爆的位置是腦部的語言區,那麼病人說話就會不清晰,或是找不到適當的詞彙去表達自己。

如果影響的部份是在腦的後面,那就會影響視覺神經,令人看東西朦朧不清。

如果是影響到前腦葉,由於這是控制人的情感的地方,病人情緒就可有很大的改變,同時可能會有幻覺。

王: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兩者的比例是多少?

蘇:缺血性中風佔的是大部分 — 70% ;而其他30%就是出血性中風。

 shutterstock_1999098371.jpg

 

中風 (stroke) vs 小中風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TIA )

王:我們又常聽見「小中風」。那麼「小中風」和「大中風」,這又如何區別?

蘇:這兩個名詞是應用於缺血性中風方面。

「中風」又或是「大中風」(stroke)是指腦部受影響的區域廣泛,牽涉的時間亦長(多過二十四小時)。當醫生做掃描的時候,可以見到明顯的結構性改變。

「小中風」的英文是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Transient 的意思就是短暫。顧名思義就是受影響的時間短(少於二十四小時),而影響的範圍亦輕微,就算做素描也看不到結構上的改變。

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因為它是「小中風」而不理會,因為「小中風」很多時是「中風」的先兆。病人在小中風出現之後數天,可能會嚴重中風、忽然不能動彈, 永久癱瘓。所以病人一定要去看醫生,接受適當治療。

D. 其他

王:又有一種名叫「短暫性全面腦失憶」(Transcient Global Amnesia (TGA))?

蘇:腦部有一部份名叫「海馬體」,有時候會因為不明的理由(可以或不可以和中風有關係)令到病人忽然之間有短暫的失憶。常見的現象就是病人不斷重複問同一個問題,例如是「現在是幾多點?」。病人大多數會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恢復正常。

王:那麼會不會有長遠的負面影響?

蘇:很多時沒有。不過由於這種現象可能(或不可能)和中風有關,病人一定要去看醫生,確定沒有中風或是其他健康問題。

E. 有關名詞

王:不同的名詞令我們有些混淆,可否有系統的解釋一次?

蘇:好的。

中風方面

剛才我們討論了「中風」之下有兩種不同成因:

  • 缺血性中風 (Ischaemic stroke );及
  • 出血性中風或爆血管 (Haemorrhagic stroke )。

還有小中風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TIA )。

心臓方面

冠心病 (Heart attack/coronary artery disease/ischaemic heart disease)

如果是圍繞心臟的血管有問題,就可以阻礙輸送足夠的血液到心臟肌肉,醫學上的名稱是:coronary artery disease 或 ischaemic heart disease;而心臟病發(heart attack)則是一個日常使用的詞彙;

心臟衰竭 (Heart failure / cardiac failure)

如果心臟肌肉舒張和收縮不能協調,就會阻礙正常心臟血液輸出功能,這就會造成心臟衰竭 (Heart failure / cardiac failure)。

 shutterstock_1064389025.jpg

 

王:有些人朋友去旅遊會帶一些成藥( xxx黃丸、xxx 心),說如果有中風的跡象就立即服食去舒緩,這些成藥其實是什麼?但如果是「爆」不是「塞」就方向錯了(或相反情況),會否帶來更大傷害?

蘇:剛才我們討論過中風可以分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所以如果服用成藥,我們一定要確切知道藥的成分和效用。

如果該成藥的效用是希望把塞了的血管「通番」,但病人患的是出血性中風,情況就會更嚴重。

視乎中風原因,急性中風有機會需要盡快進行溶栓治療或手術,而不能單靠成藥。

所以如果有這樣的情況,病人必須立刻到醫院。

王:有些民間偏方說是用針在手指放血,這有沒有任何邏輯?

蘇:這沒有什麼科學根據。都是剛才說的一樣,一定要盡快去醫院。

 shutterstock_1675290874.jpg

 

第二部份——中風的成因及預防

王:有什麼原因會導致一個人中風?特別有沒有遺傳因素?

蘇:中風的原因可以分兩大類:

一、可以逆轉的;及

二、不可逆轉的。

可以逆轉的因素包括肥胖、缺乏運動、不健康飲食、三高、有心臟問題。

而不可逆轉的就包括年齡(越年長風險越大)、性別、種族、基因。

其實因單一基因問題而引致中風的例子不多,但是基因可令一個人較容易患上「三高」,好消息就是通過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模式是可以改善的。

整體來說九成的中風機會是可以逆轉的,所以我們要維持健康的飲食及生活模式,避免三高等。

 shutterstock_406013992.jpg

 

第三部份——中風的癥狀及旁觀者應該如何處理

癥狀

王:中風有什麼癥狀?

蘇:有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去解釋:

「談笑用兵」

「談」—— 表達/說話有困難;

「笑」—— 面部表情不對稱;

「用」—— 一邊手腳無力;及

「兵」—— 如果出現以上現象要即時致電999求醫。

除了以上所說的癥狀,還有一些是較少見的:例如是視力忽然模糊,或者是一邊眼睛的景象忽然間變得黑暗。又或是患者有突然而來的嚴重頭痛或頭暈。

這些癥狀出現得非常突然,這是因為血管突然阻塞/出血,例如是一個人在吃飯的時候忽然間說話不清,又或是在正常走路的時候忽然間覺得走不動。

其實我們很多時不能光從癥狀(例如嚴重頭痛/頭暈)就決定病人是否真的是中風。我們只可以懷疑他中風。無論如何情況都是非常嚴重,要立刻去醫院。

王:這些癥狀可以是同時出現嗎?

蘇:可以。

「FAST」

王:我了解「談笑用兵」有一個英文版本。

蘇:其實這個概念是從外國引進來的。外國在公眾教育用的名詞是「FAST」:

Face —— facial asymmetry (面部表情不對稱);

Arms —— arm weakness (一邊手腳無力);

Speech —— speech problem (表達/說話有困難);及

Time —— timely attendance (如果出現以上現象,即時致電999求醫)。

王:剛才提到如果病人是左腦中風,右邊的身體就會有問題。請問是否中風便會是手、腳一齊麻痹的?

蘇:可以有不同情況。

病人可以是一開始便手和腳均麻痹;有些是則是手先麻痹,過了幾分鐘之後便腿也麻痹。

如果是腦幹有嚴重中風,那麼便四肢一起癱瘓。這是非常嚴重的情況。

 shutterstock_1198543873.jpg

旁觀者應該如何處理

王:當然首先是要打999叫十字車,在做完這個動作之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例如是將病人平躺在床上?

蘇:最重要是立刻記下時間,因為病發時間對稍後選擇治療方向非常重要。

之後如果病人還清醒,就可讓他選擇一個安全的位置,是坐著或躺下沒有太大關係,最重要是令他不會跌倒,因為這時他可能已喪失控制四肢的能力。

如果病人是採取躺下的姿勢,但忽然有嘔吐,那麼就需要立刻把他的頭部打側,防止嘔吐物阻塞氣管。

在旁的人士應該一路陪伴,因為情況可以急劇發展。

王:我有一個朋友,有一天他忽然心臟出現異常、以為是中風,但很快便回復正常。後來醫生告訴他這是一種心理疾病:驚恐突襲 (panic attack )。

我想請問在十字車未到達的時候,照顧者應該讓病人靜靜休息,或是在旁加以安慰。

蘇:我們可以在旁輕聲安慰,同時盡量了解他的病情,例如他有什麼不舒服、可有手腳麻痹等。因為病人的情況可以轉變得很快,到達醫院的時候,他可能已經沒有能力向護士詳細解釋他的情況。這時如果在事發現場的人可以提供資料,會對醫生的診治非常有用。

王:這個時候給病人喝水可以嗎?

蘇:最好不好。

王:有些人會替病人搽藥油,這樣可以嗎?

蘇:這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也沒有用。

王:如果打999 ,十字車會把病人送到就近的公立醫院。

如果病人是有自己的私家心臟醫生,是應該送去公立醫院還是私家醫院?

蘇:無論是公立醫院或是私家醫院,最重要就是要快!千萬不要把送病人到診所,因為病人一到達醫院,醫護人員會立刻替他做腦素描,一有結果便立即治療——例如是缺血性中風,就會進行通血管溶栓治療。

如果病人去的只是診所,那裏沒有掃描設施,便需要再轉介病人到醫院,箇中的延誤可以對病人之後的康復產生嚴重影響。

王:知道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常常聽見什麼「黃金3小時」?

蘇:以前我們常說「黃金3小時」,隨着醫療進步,我們現在也有說4.5小時至6小時。

其實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大原則就是越早治療越好!因為每一分鐘的延誤,就會造成二百萬個細胞的死亡。所以就算病人是很快去到醫院,醫護人員都不會因這個理由而不極速處理。

根據統計,在病發後1.5小時之內通到血管、恢復病人正常的血液供應:在每四至五個病人之中,有一個是可以事後完全康復的。

但如果是延誤到1.5至3小時,那麼在九個病人之中才有一個可以事後完全康復。

隨着時間越來越久,能夠完全康復的機會便越低。

shutterstock_88764745.jpg

 

第四部份——中風的檢測

王:現在就談一談檢測方面。

蘇:病人一到達醫院,醫生就會和他做一個「問診」、去明白他的情況。之後就會立即安排他做影像檢測,看看究竟是血管「塞」了或是「爆」了。

如果是缺血性中風(即是「塞」)又在黃金期內,就會安排他做通血管溶栓治療。如果是「爆」的話就有機會需要考慮其他(包括手術治療)。

王:這裏說的影像治療,是電腦掃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scan )或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蘇:通常在公立醫院第一步是用電腦掃描,在私家醫院則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都會使用。

在外國就是什麼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安排到就做什麼。

王:是不是兩種方法雖然不同,都可以為醫生提供有用的資料去決定究竟是「塞」還是「爆」?

蘇:是的。

 shutterstock_1669614787.jpg

 

第五部份——中風的治療

A. 手術治療方面

王:治療方面有什麼選擇?

蘇:病人越早抵達醫院,可選擇的治療方法就越多。

例如如果病人是「塞」的話,而他又能夠在所謂黃金期內到達醫院,那麼他就可以接受溶栓治療。其中一種是「靜脈注射溶栓治療」,這種治療就是在病人的手或其他地方的靜脈打一粒「豆」,將藥物注射入內,溶解栓塞血管的血塊。

不過這種方法未必每個情況都合適。

有些病人的血塊可能太大,又或是病人是在病發之後很久才抵達醫院,這時使用藥物治療便較危險了。在這情況下,醫生會做一種「動脈取栓治療」,就是在病人的大腿引入一條導管,一路隨大動脈去到肇事的血管,見準血塊在哪裏就用儀器將它吸出來,恢復正常的血液供應。

所以治療的方法視乎病人病發後多久到達醫院、血塊的位置和大小。醫生的目的是盡快將血管「通番」。

王:如果病人是過了很久才到達醫院又怎辦?

蘇:如果病人不幸過了很久才到達醫院,錯過了黃金時間,那麼治療的選擇便少了。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幫助病人康復和防止病人再次中風。對於那些已經塞了的血管,我們是沒有辦法「通番」。

所以再次強調時間是最重要的。

王:如果病人是「爆」血管,那是不是需要開刀?

蘇:這需要看病人爆血管的位置和程度。並非每一個爆血管的病人都需要做手術的。在某些情況病人爆的血管會自己收縮。在一些情況下,做手術或不做手術對於日後的康復沒有太大分別。

不過如果病人的血塊非常大、腦壓高、影響血液循環,這時神經外科醫生就需要做手術。視乎血塊的大細和位置,有些病人可能需要接受手術將部份頭骨揭開,令有更多空間給腦部膨脹。

氣管造口術(Tracheostomy)

王:大家知道有些中風病人需要做一個名叫 tracheostomy 的手術,非常擔心,因為害怕所謂「一去冇回頭」,可不可以解釋一下。

蘇:有些情況嚴重的中風病人是不能自行呼吸的。醫生需要由口腔放一條很長的管子直到肺部,用機器替病人呼吸。

但是如果是長期的話,有機會會損害到病人的口腔、聲帶。同時由於管子很長,亦令呼吸困難。所以醫生便會在病人的喉嚨開一個小孔,放一條六、七厘米的管子,這就是建立一條新的(和短的)渠道,直接連繫肺部和外間,令病人較容易呼吸(亦不需要靠機器呼吸)。

日後的康復亦會快些。

王:Wean off ( 擺脫 )的過程又如何?是不是很困難呢?

蘇:這樣的情況並不是一去不回頭的。隨着病人慢慢康復,我們會訓練他重新用上呼吸道呼吸。通過調節氣喉活塞的方向,令他慢慢重新自己呼吸,一段時間之後便可撤掉管子,造口亦會「埋口」,回復正常呼吸狀態。

王:了解病人在昏迷期間,亦會給予藥物治療,請問這些通常是什麼藥物和希望達至什麼目的?

蘇:病人在中風之後,視乎他的情況會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

 shutterstock_1979961998.jpg

 

B. 藥物治療方面

缺血性中風

缺血性中風病人方面,很多時我們會給他一些抗血小板藥物,目的是希望血管中的血小板不要黏在一起、堵塞血管。又如果病人是心源性中風,或是有心律不正,容易導致血塊的形成,我們會就給病人薄血藥,防止血塊形成,再次堵塞血管。

如果病人有三高,我們亦需要加以控制。

出血性中風

出血性中風的緣由很多時是因為血壓高,我們就需要用藥物去控制血壓。

 shutterstock_2429125497.jpg

 

第六部份——中風後遺症和如何處理

後遺症

王:可否宏觀談一談中風的後遺症?了解會有多方面的影響。

蘇:是的,會有多方面影響。

A. 活動能力

最常見的就是影響活動能力,例如一邊的手和腳,如果是情況輕微的話就會影響到協調、活動能力減弱;如果是情況嚴重的話,病人甚至可以癱瘓。

如果時間久了,病人的肌肉張力也會增加,令他較難放鬆肌肉,不能伸直手,又或是手指的活動能力下降,令他做一些動作(例如扣衣扭)有問題。

其他包括正常的感覺不能回來、感覺較為遲鈍等。

B. 言語能力

一個嚴重的後遺症就是言語能力下降。如果病人言語區受到損害,會影響病人和外界的溝通:他不能理解別人所說的話,或是不能找到適當的詞彙去表達自己的感覺;說話會不清晰等。

C. 吞嚥能力

病人的吞嚥能力會下降,可能需要吃「糊仔」,嚴重的可能需要插餵食喉。

D. 認知能力

認知能力亦會下降,這是由於腦部訊息傳遞受到影響。大約三成的病人會隨着時間出現記憶力衰退、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作複雜的決定等。

 shutterstock_1794137746.jpg

康復過程

王:請問康復治療或者 rehabilitation 的過程應該什麼時間開始?遲了開始是否會影響日後康復的進度?但太早病人又可能太過虛弱?

蘇:復康的過程越早開始越好,病發後的三個月是復康的黃金期,在此之後康復的幅度將會越來越小。如果病人是較年青的話,又或者是他中風並非太嚴重,那麼康復期可以延長到一年。

在醫院內醫生會盡早安排病人接受言語治療師和物理治療師的訓練。在病人出院之後,亦需要積極持續,希望盡量善用三個月的黃金期恢復能力。

王:在康復的文獻中,常常見到一個名詞叫做「神經可塑性 」(neuroplasticity),請問這個概念是什麼?

蘇:中風會令部份腦細胞受到損害、喪失能力,但是如果病人能夠持續接受訓練,那麼就可以「叫」受損害的腦細胞附近的正常腦細胞「幫手」,執行受損腦細胞本來的職能,例如幫病人郁動手臂。

這些附近的正常腦細胞本來的職能並不是做這項工作的,但卻可以被調教得到,這就是「神經可塑性 」(neuroplasticity)。

一般來說,年青人腦細胞的改變能力是較高的,這就解釋得到為什麼年輕的中風病人的改善幅度是較明顯的。

 shutterstock_2160129365.jpg

 

第七部份——如何處理病人和照顧者的情緒

王:中風可以徹底令病人的生活出現翻天覆地的轉變。有些病人告訴我他們喪失了能力、變得無助淒苦,就算很努力去接受訓練,往往也有力不從心、有事倍功半的感覺。

而照顧者方面,為了照顧病人自己的生活也被徹底打亂,所以大家的情緒都可以很焦慮和痛苦。

請問你有什麼建議給他們去改善一下情況?

病人方面

蘇: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一個人中風不但影響自己,還會影響全家人。而且由於疾病來得非常突然,家庭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有翻天覆地的轉變。

在病人方面,可能他在發病之前是家庭中的經濟支柱,在中風後便變成為一位無助的被照顧者,他的焦慮可以想像得到,同時亦容易患上抑鬱。

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無論如何也需要面對,因為如果不是這樣,將會為照顧者帶來更大的壓力。同時要記住自己患病能得到家人照顧其實是很大的福份。

照顧者方面

在照顧者方面問題亦是非常大的,大多數的照顧者都會全程投入,盡力去照顧病人。但我們希望照顧者記得要照顧自己。

我曾經見過一個個案,先生本來是家庭經濟支柱,太太在家負責照顧兩名小孩。但先生中風之後,太太除了本來的責任之外,還要照顧患病的丈夫,而且還需要尋找工作去解決經濟方面的需要。我們可以想像她面對的壓力是多麼沉重。

照顧者一定要理解要照顧好病人,首先是要照顧好自己,常常檢視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狀況,有問題便要尋找支援,因為要走的路途可以很長。

王:我覺得病人應該不要集中思考自己所失去的,而應該思考自己還有什麼,同時積極面對,因為如果不積極面對家人將會更難受。照顧者則在旁協助、幫助他建構一個所謂新的「正常生活」(new normal )。

今天非常感激你和我們分享了那麼多!

蘇:不要客氣。

(於2024年9月定稿)

 shutterstock_168572457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