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 |
心 |
社 |
靈 |
實際 |
正常飲食—— 攝取足夠營養。 |
盡量保持穩定情緒—— 不要過度憂心、焦慮,這無補於事,只會引致惡性循環。 |
減低但不要完全斷絕社交生活—— 否則容易誘發抑鬱情緒。 |
努力學會接納—— 在傷心焦慮中努力(知道很難!),接受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經階段。 |
尋找正確可信的知識—— 很多志願機構在網上或通過公共教育提供不同資訊。照顧者亦可諮詢專業人士,例如醫生、護士等。 |
足夠睡眠—— 如失眠問題太嚴重便須諮詢醫生。 |
不要過度恐懼—— 如有嚴重情況,例如焦慮症,便需諮詢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 |
找信任的人傾訴—— 可紓緩壓力,亦可通過與他們分析,更好處理問題。 |
如適合可從宗教中尋找慰藉—— 如病人有興趣可作出安排,大部份醫院都有牧靈/院牧/院侍。 |
有系統策劃照顧病人的安排—— 例如覆診、交通、飲食、家務、照顧老人和小朋友等。 |
適當運動—— 維持身心健康,如可能去郊外,更能通過大自然紓緩壓力。 |
尋找替補和喘息空間—— 例如一周有一天全日由他人照顧病人,給自己空間做喜愛的事情,例如行山、睇劇、看戲、聽音樂。 |
替病人處理各方面的「俗務」—— 例如病假計算、停薪留職安排、水電煤帳目等。 |
為照顧者建立正向情緒和建構人生意義—— 例如告訴他你多麼感激他、他的人生多麼有意義。 正向情緒是力量泉源,不要留待日後病危時才處理。 |
和其他家人做好分工—— 最好找一位備受尊重的家人作為統籌,安排各項分工。 |
足夠休息—— 確保有足夠睡眠和「放空」時間。 |
與病人和其他家人保持良好溝通—— 坦誠可令大家正視問題,照顧者亦不需要承擔所有壓力。 適當關心愛護,並不代表「過度緊張」,後者只會增加磨擦、誤會。 |
作為病人與外界溝通的橋樑—— 「社」包括的層面很大,包括病人的親戚、同事、朋友、教友、生意夥伴等。 很多人真誠關心病人,但病人沒有心情和能力去處理,照顧者可作出適當安排。 |
有機會做好五道人生—— 道謝、道愛、道歉、道諒、道別。 |
做好財務安排—— 例如保險索償、評估可承擔的財務負擔、籌集醫療費用等。 最重要原則:「量入為出」。 |
學習紓緩技巧—— 例如瑜珈、靜坐,就像我們的手機都要「叉電」。 |
時常覆檢個人狀態—— 如果壓力太大,便需尋找支援,例如醫生、社工等,千萬不要「死頂」。 |
盡量令病人過正常生活—— 雖然病人患病,但照顧者也要令他覺得自己還能盡量「正常」生活,所以我們應該和他談「正常」的話題,例如小朋友上學的情況、市面狀況等,不需所有對白都與疾病有關。 |
努力活在當下、活好當下—— 「活在當下」是一個人自身而言,好好過日子;「活好當下」是不單自己活得好,如果有能力還需令別人活得好,例如很多癌症康復者或長期癌症病人都積極做義工。 |
法律安排—— 平安三寶:遺囑、持久授權書、預設醫療指示。 上述不需要一個人病危時才做,一早做妥更心安理得。 病危時病人可能已沒有能力處理妥當。 |
善用時間—— -訂立工作優先表——如非必要便不做了(例如熨衫);及 -善用社區資源,例如上網購買日用品。 |
為自己和病人製造「小確幸」—— 例如買懷舊的零食分享,帶來歡欣情緒,沖淡持續的負面情緒。 |
尋找適當支援—— 例如醫務社工、志願機構等。 坊間亦有私人服務,包括陪診、居家護理、物理治療等。 |
||
盡量維持自己正常生活—— 將照顧責任融合其中,這樣才可以確保「持續性」。 |
不要吝嗇向病人說你愛他—— 在驚濤駭浪中,病人知道有人這麼愛惜自己會感到非常欣慰,(及有安全感);照顧者亦通過坦誠抒發感情而感到安然。 |
|
|
|
溫馨提示:照顧者要好好照顧自己,否則病倒了,誰去照顧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