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管局提供的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治療

 

黃巧雲女士
醫院管理局
總行政經理(中醫)

 

訪問:王榮珍女士

 

資料整理:廖莉莉女士
                  穆斐文女士
                  歐陽畹華女士

 

 Rowena Wong.jpeg Janet Wong.jpg

 

 

簡介: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自2003年起逐步在全港18區設立中醫教研中心,推動以「教」與「研」為本的中醫服務。中醫教研中心由醫管局、非政府機構和本地大學,以三方伙伴協作的模式營運,並由非政府機構負責診所的日常運作,為市民大眾提供中醫服務。在這篇訪問中黃巧雲女士為我們詳細介紹醫管局提供的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服務。

 

第一部份——醫管局提供之中醫門診服務—-「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中醫診所)
第二部份——住院服務——中西醫協作計劃
第三部份——給照顧者的話

 

第一部份——醫管局提供之中醫門診服務—-「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中醫診所)

王:黃女士,今天非常感激你接受我的訪問,談一談醫管局提供的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服務。

黃:不用客氣。

王:或者我們可以先從兩個範圍去探討:第一就是門診服務;第二就是住院服務。

營運模式

王:不如我們先談一談門診服務。

黃:好的。

政府透過醫院管理局在全香港每一個行政區設立一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以下簡稱「中醫診所」),作為地區中醫診所提供政府資助及以「教」與「研」為本的中醫門診服務。它們分佈於港九新界,部份中醫診所位處於醫管局轄下的醫院內,有部份是處於其他處所。這些中醫診所由醫管局、非政府機構和本地設有中醫學位本科課程的大學以三方伙伴協作模式營運。

政府透過醫管局向中醫診所提供資助,在配合政府釐定的中醫發展政策方面,亦是直接由醫管局轄下的中醫部負責。

中醫診所的日常運作由富有經營社區服務經驗的非政府機構負責。現時和我們合作的機構共有十間,當中包括東華三院、仁濟醫院和博愛醫院等。

三間有提供中醫專業訓練的大學亦積極參與,以提供專業的人力和科研支援,當中的分佈都相當平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現時都分別協助六間中醫診所。


服務範圍

服務範圍包括:

  • 政府資助的服務;和
  • 非政府資助的服務。

在資助中醫服務方面——自2020年3月起透過這些中醫診所,我們每年提供約60萬個政府資助門診配額(大約是全年總求診人次的一半),服務涵蓋以治療相關的中醫內科門診(包括不多於五劑中藥)、針灸和骨傷推拿服務。政府資助門診服務就每項服務按次收費為120元,適用於合資格的香港居民。而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75歲或以上的受惠人均可獲豁免收費。

在非政府資助(即自費)中醫服務方面——中醫診所提供的範圍十分廣泛,包括非治療性的服務,例如治未病、體重控制、天灸、專家診療等。收費由各中醫診所的中心管理委員會釐定,讓市民有更多的服務選擇。

診所的地點

王:請問市民可以如何找到關於這些中醫診所的資料。

黃:詳情可上我們的網站「中醫動」瀏覽:https://cmk.ha.org.hk/

有關腫瘤科服務

王:可有中醫診所提供有關腫瘤科的服務?

黃:部份中醫診所提供腫瘤科服務,其中包括中西區、屯門區及葵青區等。癌症病人可以因應自己的需要和情況,選擇合適的中醫服務。

shutterstock_241293100_0.jpeg

第二部份——住院服務——中西醫協作計劃

王:在談過門診服務之後,讓我們談一談住院服務。

一般香港市民都會認為,於醫管局轄下醫院住院的病人一定只是接受西醫治療,但我了解到近年來在「住院」服務方面,亦引入了中醫的元素。可不可以和我們說一下。

黃:醫管局在2014年得到政府支持,開始於指定醫院推行「中西醫協作計劃」,藉此為病人提供更佳的護理,為發展中醫住院服務汲取經驗,並推動中醫進修培訓的發展。

「計劃」現時於全港七間醫院推行,包括東華醫院、屯門醫院、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沙田醫院、廣華醫院及瑪嘉烈醫院。

計劃涵蓋四個疾病範疇,其中之一是癌症紓緩治療服務,其餘則是中風、下腰背痛及肩頸痛治療。

shutterstock_1015552435.jpeg

癌症紓緩治療

王:我們當然對癌症紓緩服務最有興趣,請問情況如何?

黃:癌症紓緩治療這項中西醫協作服務現時分別在屯門醫院及瑪嘉烈醫院試行。由仁愛堂—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屯門區)及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分別為這兩間醫院的住院癌症病人,提供中西醫協作治療。

計劃主要針對紓緩癌症病人出現的失眠、食慾不振、便秘、疼痛、疲倦、氣喘以及淋巴水腫等不適的症狀,我們嘗試用中醫治療去紓緩或解決。

有以上症狀的住院病人,經過主診醫生評估及排除不穩定的臨床情況後,就可以在住院期間,於接受常規西醫治療同時,加入中藥以及針灸治療。

病人參與計劃的服務屬自願性質,需要額外繳付中醫服務的費用。由2020年3月起,政府增加資源,以減低中西醫協作住院服務的收費,病人需額外繳付的費用由每天200元降至120元。

王:所以在這兩間醫院裡面,我們會見到有醫護人員拿中藥上去給病人服用?

黃:是的。在特定的病房,中醫診所會按中醫師的診斷及處方,將病人的中藥送到病房。醫護人員會按時派發中藥給病人服用。

王:住院服務一向以西醫治療為主流,請問這樣做醫管局的同事習慣嗎?

黃:在開展這項計劃之前,我們和參與的醫院有關病房的同事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和培訓,了解中醫開的是什麼藥;如何監察病人在服食中藥之後的反應、同時如有問題又應該如何應對等。

如果病人服用了某些中藥之後有不良反應,我們會立即停止並徹底研究問題。因為對我們來說,確保病人安全是最重要的原則。

在推出服務之後,我們收到的反應都很正面,特別是在痛楚管理方面,已經有很多數據證明針灸能夠紓緩病人的情況。

王:這項服務在香港可以說是開先河,因為我們一向印象中的中醫治療都是於門診層面提供的。同時在提供這項服務的過程中,亦能搜集到更多的數據作為科研用途、能夠在中西醫結合方面提供一個寶貴的平台。

黃:是的。

在政策上我們除了重視為市民提供適切的服務之外,亦很重視和鼓勵科研,希望能從「循證醫學」的角度推廣中醫。中醫藥傳統是靠經驗,但是如果能夠從循證醫學方向進一步強化,相信更能發揮中醫藥的長處,幫助到市民。

舉一個例子就是葵青區中醫診所曾經於2018年至2020年期間進行臨床研究,了解中醫針灸治療對紓緩大腸癌患者化療副作用的成效,結果顯示以電針治療緩解化療引起的急性周邊神經病變不單有效,而且安全。

醫管局亦會不斷檢視計劃,以研究擴展服務的可行性,令更多有需要的病人受惠。

shutterstock_635954000_0.jpeg

第三部份——給照顧者的話

王:我們這本手冊是寫給癌症病人照顧者的,你有什麼意見給他們?

黃:我們會繼續優化服務,特別是一些有較大需求的項目,例如是疼痛管理問題等,希望能為癌症病人提供更適切的服務。

中醫臨床上使用的中藥,其實都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學成分,因此,中西醫藥結合治療的其中一項挑戰,就是兩種藥物之間有可能出現的相互作用。

患癌症的朋友身體如有不適,照顧者要提醒病人千萬不要自己找一些山草藥來吃、又或是買一些中成藥來吃。一定要找註冊中醫去診治。我亦想強調「辨證論治」的重要性,就是讓中醫師詳細了解自己的病情,再確定治療原則與具體治法,不要相信一些所謂「偏方」。

在看中醫的時候病人要告訴中醫師自己正在接受西醫治療,另一方面亦要告訴主診西醫自己正在接受中醫治療,好讓他們留意身體上的變化而作出適時跟進。

王:非常感激你今天接受我的訪問,讓我們了解那麼多。

黃:不用客氣。

(於2021年12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