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

 

資料提供/更新:謝嘉瑜醫生
                          香港大學婦產科臨床副教授

 

資料整理:陳晧欣醫生
                  林善雅女士
                  謝嘉欣女士

 

KY Tse 2.jpg

 

簡介:

在這篇文章中謝嘉瑜醫生和我們詳細解釋子宮頸癌的各方各面,包括種類、徵狀、檢測方法,治療方法、治療後的副作用和可以如何處理等。希望能夠令病人和照顧者有足夠的知識去和醫生及其他醫療團隊成員討論,從而面對和克服疾病。

(一)有關器官/系統及分類
(二)子宮頸癌在香港的病發情況
(三)病因
(四)子宮頸癌前病變感染及細胞病變
(五)子宮頸癌的病徵
(六)子宮頸癌一般診斷方法
(七)治療方法
(八)治療前的準備
(九)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及應對方法
(十)治療後的持續監測及復發的處理
(十一)照顧者須知
(十二)預防子宮頸癌

 

(一)有關器官/系統及分類

女性生殖系統包括子宮、卵巢、輸卵管、陰道等。

子宮頸乃是的其中一部分,是子宮底部狹窄的開口,連接陰道。形狀是圓柱形或圓錐形。突出於陰道壁的前上方。

子宮呈梨形,是孕育胎兒的場所。由上而下,分為子宮底、子宮體及管狀的子宮頸。子宮體是最大的部份,兩旁伸出二條輸卵管,子宮頸附於陰道上。

 19.jpeg

 

(二)子宮頸癌在香港的病發情況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2017年本港有516宗子宮頸癌新症,佔女性癌病新症總數的3.2%,位列婦女常見癌症第九位。同年死於子宮頸癌的有150人,約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2.6%,佔據婦女致死癌症第九位。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4歲。女性在75歲前患子宮頸癌的機會約為126分之一。

1319568701

(三) 病因

病理

一項全球性的臨床研究發現,幾乎所有子宮頸癌都是由某幾種高危型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簡稱HPV)導致。

70%的子宮頸癌、50%的 2或3級子宮頸上皮內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簡稱CIN) 和25%的CIN I病例,都是由HPV 16和18這兩種病毒導致。9-12%的CIN 1病例是由HPV 6和11這兩種病毒導致。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可因其基因組合有100多種類。不同種類的HPV會引發不同的病症。

低危險度的HPV能導致良性疣的產生。疣是一種因皮膚增生形成的肉粒,體積大的肉粒呈椰菜花狀,能生長在身體任何地方包括生殖器官上。高危險度的HPV可經性接觸傳播至子宮頸,引致子宮頸細胞變異,最終導致癌症的發生。

份子生物化學技術進行的研究清楚地發現,引致子宮頸癌的人類乳頭瘤病毒第十六和十八型(HPV 16 & 18),與導致生殖器官疣的HPV並非同一類型,所以若無精確的方法識辨HPV的種類,婦女患生殖器官疣不一定會演變成子宮頸癌。

高危因素

根據上述資料,下列女性患子宮頸癌的危險會較其他人高:

  • 感染HPV 16 和 18
  • 有頻密性行為、過早有性行為、有多個性伴侶或曾感染性病
  • 免疫能力低的女性,如有慢性腎病、愛滋病或其他免疫系統毛病
  • 吸煙

533717263

(四) 子宮頸癌前病變感染及細胞病變

子宮頸癌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在病人生癌之前,子宮頸已經有病毒感染(HPV)或細胞病變CIN-LSIL或HSIL),這些病變只局限在表面的細胞層而未有侵蝕至較深入的組織,所以即使是HSIL也不是癌。

有關「子宮頸前病變感染」及「細胞病變」詞彙

(1) HPV人類乳頭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簡稱HPV)

(2) CIN子宮頸上皮內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簡稱CIN)。可分為LSIL及HSIL:

LSIL─ 低級上皮出現變異細胞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簡稱LSIL) 只有三分之一厚度的子宮頸上皮出現變異細胞

HSIL─ 高級上皮出現變異細胞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簡稱HSIL) 三分之二厚度或整層的子宮頸上皮都出現變異細胞

CIN 並非癌。

 

那麼病毒感染和細胞病變是如何得知呢?那就要靠子宮頸癌的普查。

子宮頸癌的普查

由於子宮頸癌形成前數年,子宮頸細胞已出現變異。醫生可從抹片檢查中發現病變並及早作出治療,制止子宮頸癌的形成。

表面上健康的婦女,在沒有任何病徵前進行抹片檢查,就是子宮頸癌普查。

731737363

子宮頸抹片檢查

又名帕氏抹片檢查(PAP SMEAR)。檢查程序十分簡單,只需數分鐘,不會引起痛楚。抽取的
細胞樣本會先被塗在玻璃片上並用藥水固定,跟著送往化驗室由細胞學專家在顯微鏡下檢驗,若發現變異或癌細胞,報告會盡快送回主診醫生,病人需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近年較新的方法有以液體為本的細胞檢查和電腦輔助等方法。

 ch9_article19_p2.jpg

 

何謂抹片不正常?

從抹片中找到不正常細胞,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項:

● 因子宮頸發炎或其他原因而引致細胞變異,屬非典型細胞類別,醫生多會在數月後重複抹片檢查以確定病因。

● 子宮頸上皮鱗狀細胞病變亦會導致細胞變異。較輕微的病變顯示病人曾受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又或病人已出現低程度的子宮頸上皮內瘤(CIN),這類情況演變成子宮頸癌的機會少過1%。較嚴重的病變則顯示病人有高程度的子宮頸上皮內瘤(CIN),其演變成子宮頸癌的危險則可達5%。

 

子宮頸上皮內瘤(CIN)是癌症出現前的變化,即子宮頸內最表層的細胞出現不正常的變化。CIN可分為兩級:

 ch9_article19_p3.png

 

LSIL低級上皮出現變異細胞 ─ 只有三分之一厚度的子宮頸上皮出現變異細胞

HSIL高級上皮出現變異細胞 ─ 三分之二厚度或整層的子宮頸上皮都出現變異細胞

請留意:

由於變異只局限在最表面的細胞層而未有侵蝕至較深入的組織,所以即使是HSIL,亦不是癌。

陰道鏡檢查

ch9_article19_p4.png

若抹片檢驗顯示不正常的病變,醫生必須進行陰道鏡檢查以確定受影響的範圍。

陰道鏡將子宮頸放大,以便醫生更清楚地檢視病變部位,並直接拿取樣本作組織化驗。

進行陰道鏡檢查的過程大致與抹片檢查相同,除了在拿取組織樣本時病人或會感到不舒服外,檢查不會引起痛楚。

子宮頸上皮內瘤(CIN)治理方法

LSIL和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通常不需要即時治理,因超過50%的病例會在兩年內恢復正常。病人會被安排每隔六個月接受一次抹片檢查,直至正常為止。

而HSIL則需盡快處理,因恐有癌變的可能。醫生會視乎病情向病人提議最合適的治療方法,一般可以用殲滅病變細胞或切除病變組織的方法進行。

殲滅方法包括冷凝法、電烙術、透熱法和激光療法,接受這類治療的病人只需局部或甚至不用麻醉,部份療程更可在門診部進行。

切除方法包括子宮頸電環切除手術或激光錐形切除術。前者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可在門診部進行,病人只需接受局部麻醉便可。這類治療的優點是可將切除下來的組織再作病理化驗。如非必要,醫生是不會採用全子宮切除手術來醫治子宮頸上皮內瘤的。

 ch9_article19_p5.jpg

子宮頸電環切除手術

 ch9_article19_p6.jpg

錐形切除術

 

(五)子宮頸癌的病徵

子宮頸癌可能是全無病徵的,有部分患者只在例行的普查中才發現。

早期的徵狀主要是不正常或不規律的陰道出血,月經之間或性交後出血,閉經後再出血或有帶血絲分泌,無論出血多少或顏色深淺,都應找醫生檢查清楚。

較後期的病徵包括背痛、腳水腫、泌尿或排便困難等。在較後期的子宮頸癌病人,或會出現腹股溝或頸部的淋巴核脹大,同時陰道與直腸間出現不正常的通道。

1459027961

(六) 子宮頸癌一般診斷方法

 

臨床檢查上,醫生會進行陰道內窺鏡檢查及婦檢來評估子宮頸的癌腫。除腫瘤深藏於子宮頸之內或體積太小外,醫生可透過簡單的陰道檢查發現生長在子宮頸上的癌腫,經組織病理化驗後,便可確診。

 ch9_article19_p7.jpg

醫生正進行子宮頸窺鏡檢查

子宮頸癌的分期

證實子宮頸癌後,醫生會透過體檢、驗血、X光及各種掃描來確定癌腫所影響的範圍,以便決定最佳的治療方法及評估治癒的機會。

子宮頸癌分以下四期:

I期 ─ 癌細胞已侵蝕入皮下組織,但仍局限在子宮頸的位置。

II期 ─ 癌腫已蔓延到子宮頸旁的組織和陰道的上三分之二範圍。

III期 ─ 癌腫已擴散到盤腔的側面,並達陰道的下三分之一範圍。

IV期 ─ 癌細胞已轉移至膀胱、直腸或身體其他主要器官如肺部。

1077628544

(七) 治療方法

醫治I 及II 期初的子宮頸癌,手術切除和放射治療具相同的療效,但兩者會引致不同程度的即時風險及長遠後遺症。

對於那些年紀較輕及身體狀況良好的病人,醫生多會選擇手術切除,以便保留卵巢來分泌生殖賀爾蒙,及避免因放射治療引致陰道萎縮及硬化,影響日後的性生活。但年紀較老的病人面對手術及麻醉的風險較高,放射治療會較適合。

對於較後期的子宮頸癌,放射治療及輔助化療是主要的醫治方法。

A. 根治性全子宮切除手術

手術應由專長於腫瘤科的婦產科醫生負責。除了切掉子宮頸癌腫外,子宮及其宮旁組織、部份陰道和附近的淋巴組織亦須一併切除。至於可否保留卵巢,則取決於病人的年齡。

B.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是利用高能量射線殺死癌細胞。對於子宮頸癌的放射治療臨床應用包括主放射治療,手術切除後之輔助性放射治療(以減少局部復發的機會)及紓緩性放射治療(以減輕局部癌病徵狀)。

子宮頸癌的放射治療可分為:

● 體外放射治療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 體內放射治療 (又稱近距離放射治療) (Brachytherapy)

體外放射治療

體外放射治療是利用直線加速器(Linear Accelerator)對盆腔發出高能量射線。病人會被安排在治療室內,躺在診察台上(Couch)。每次治療前,放射治療師會為病人確定治療部位,之後病人會單獨留在治療室內約十數分鐘進行治療,期間病人須保持靜躺。治療師會從閉路電視小心觀察病人的情況,如有需要,病人可透過對講機和放射治療師談話。常見的療程是星期一至五,每天進行一次治療,總時間約為4至7個星期。

 

體內放射治療

ch9_article19_p8.jpg

體內放射治療是在病人患處(陰道和子宮頸)放置密封式放射性物質(如銥Iridium-192)。這些放射性物質會發出高能量放射線直接殺死癌細胞。整個治療或需局部或全身麻醉,並在放射治療室分數次進行。醫生會先行在病人患處放置一些導管,並把導管固定。在確定治療位置後,遙距後裝放射裝置(Remote- afterloading) 會把放射性物質輸送到導管内。在放射治療過程中病人會像體外放射治療般單獨留在治療室內直至治療完成為止。醫護人員會從閉路電視小心觀察病人的情況。醫護人員會在每次治療完成後把放射性物質回收及拆除導管。

 

 ch9_article19_p9.jpg

在陰道和子宮頸放置導管進行體內放射治療

C. 化學藥物治療

化學治療(簡稱化療)(Chemotherapy)是使用抗癌藥物來破壞並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

子宮頸癌的化學治療臨床應用包括與放射治療同步或手術前作為輔助性的治療(特別是針對較後期的癌病),或為晚期癌病作為紓緩性治療(以減輕癌病徵狀)。

化學治療一般是採用靜脈注射方式進行。 醫生會因應癌病性質,病人的健康狀況和對藥物的反應來決定藥物的選擇、份量和療程的長短。

與放射治療同步進行的化療一般為每週一次,每次約需數小時。 接受化療的病人一般需要定期驗血,若驗血報告不理想,化療會暫時停止,待血液中的細胞恢復正常後,才繼續進行化療。 病人一般會被安排在門診治療室或入院接受治療,視乎個別化療方案而定。

725224402

(八) 治療前的準備

治療計劃 (Treatment planning)

放射治療的詳情及次數主要是取決於癌症的病理種類、癌病期數、病人的年紀及健康狀況。

放射治療前醫護人員需為每位病人進行治療計劃。醫生會向病人解釋及說明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和護理方法。放射治療師會安排病人躺在模擬器(Simulator)下,為將接受放射的部位照X光,以作治療定位參考。有需要時工作人員會為病人配製模型,固定受照射部位和畫上放射治療的標記,以確保放射範圍準確,及減少對周圍重要器官和組織的影響。

1929440072

(九) 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及應對方法

A. 手術

病人接受這大手術後,可能會有小便困難,但一段時間後自會復原;有少部份病人可能出現下肢水腫、大腿輕微麻痺,或因淋巴液積聚盤腔而引致淋巴囊腫,繼而引起感染和便秘;較為罕見的情況是病人的膀胱、輸尿管或直腸在手術過程中受到創傷或長期推尿困難;其他併發症包括陰道出血或積血、傷口發炎和發熱等。

B.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本身毫無痛楚,也不會令病人帶有輻射,因此在療程期間病人仍可和別人保持正常接觸。  

放射治療會傷及目標腫瘤附近的正常細胞,期間或會引致下列的短期副作用:

1. 照射下身皮膚部位發紅、脫皮、毛髮脫落。

2. 腸炎引致腹痛、肚瀉、體重下降;尿道、膀胱發炎引致小便頻密、赤痛。

3. 體內放射治療在放置導管期間出現痛楚、流血、發炎及麻醉的風險。

這些短期副作用一般會在完成治療後續漸消失。

病人在治療期間應穿著寬鬆衣服,保持照射部位乾爽清潔,及聽從醫護人員的護理建議。 若需清潔受損皮膚,病人應使用柔軟毛巾輕輕抹乾,切勿大力磨擦,也不要用皂液洗擦或自行塗上非處方膏藥。

病人若遇上腹痛、肚瀉、排尿頻密或赤痛,應飲用充足水份及進食低纖食物。若情況嚴重,病人應盡早告知醫護人員以作適當處理。

未收經的病人在治療期間應採用一切方法避免懷孕。

放射治療或會對病人的下身皮膚、陰道及其他生殖器官、大腸、小腸、膀胱、盆腔淋巴及盆骨帶來長遠傷害,例如腸塞、大小便出血、陰道萎縮、下肢水腫、盆骨骨折。這些後遺症一般在完成治療數個月以致數年後才會漸漸浮現。 未收經的女性在治療完成後會停經及永久不育。

後遺症的病徵大部份都是輕微的,其發生機會、症狀及嚴重程度會視乎放射治療的範圍及劑量、病人的身體反應,以及病人同時接受的其他治療等因素而異。隨着近代放射治療技術的改進,嚴重的併發症已顯著減少。對於個別後遺症,病人應諮詢醫護人員以作適當的處理。

C.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會為身體各正常細胞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期間或會引致下列的短期副作用:

1. 一般性副作用如噁心、嘔吐、便秘或腹瀉等。

2. 口腔潰爛、脫髮。

3. 骨髓造血不足造成血液中的正常細胞如紅血球、白血球或血小板數目下降,病人或會出現貧血、出血、受感染、疲倦。

4. 個別藥物對內臟的功能有輕微與短暫損害,如手足痳痺、肝、腎功能不正常等。

5. 靜脈套管或中央導管出現感染、發炎。

大部份的副作用在治療結束後便會消失,頭髮一般也會漸漸重生。

化學治療可以引致嚴重的副作用及併發症,但十分罕見。其發生機會、症狀及嚴重程度,會視乎個別藥物及劑量、病人本身的身體狀況與身體反應,以及病人同時接受的其他治療等因素而異。

醫護人員會按病人情況,給予適當的治療(例如止嘔藥),將副作用減至最少。治療期間,病人應補充營養和保持體重和作定期驗血及相關的檢查。若有需要的話,病人可考慮安排家人或朋友接送往返醫院。如病人遇有嚴重不適(例如高燒),應盡快通知工作人員以作適當的處理。

大部份化療藥物皆會引致畸胎,因此病人在治療期間均應採取避孕措施。

529109200

(十) 治療後的持續監測及復發的處理

五年生存率

病人的生存希望主要基於病情的深淺和其他病理因素。對於病情屬第一期的病者,她們的五年生存率可高達85%,屬第二期者有70%,第三期35%,第四期則少於20%。,

復發

癌病病人完成治療以後,仍有復發的風險。除原位(子宮頸或陰道)外,復發也有可能在淋巴或其他器官出現,並帶有相關的病徵。

・若原位復發,病人會出現陰道出血或有不正常分泌;

・若癌細胞擴散至頸部淋巴,病人會察覺下頸 (特別是左面) 出現硬塊;

・若擴散至骨骼,病人會有骨痛;

・若擴散至輸尿管並引致阻塞,病人會出現腎衰竭;

・若擴散至肺部,病人會有肺積水和氣喘。

但是,這些病徵並不一定是癌病復發引致的,例如病人在放射治療後亦有可能出現陰道出血。病人若遇上疑問,應請教醫生,並謹記定期覆診。

如能及早察覺復發和病情尚算早期,病人仍有治癒的機會。未接受過放射治療的病人,醫生可採用放射治療來殲滅癌細胞。如果病人已接受過放射治療,而復發仍局限在盤腔內,醫生可考慮進行盤腔器官清除手術。這是一個十分徹底的手術,手術包括將盤腔內所有器官移除,然後在腹壁造兩個切口,並將接駁小腸的輸尿管和直腸分別從切口拉出,縫在腹面,形成兩個「造口」。

若癌病到了晚期(例如出現盆腔以外的器官擴散,或放射及手術無法控制的復發),醫生或可嘗試採用化學藥物治療。可惜化學藥物對擴散性子宮頸癌的成效只得20-30%,只可用來紓緩病徵和不適,卻無法長遠控制癌病。

762806212

(十一) 照顧者須知

(1)安慰和支持

治療癌症及面對其副作用會令病人的心情低落,照顧者應體諒並和病人多談感受,以紓緩情緒和患病的壓力。特別如照顧者是病人的伴侶,需在這個時候從旁關心、支持。由於手術及其他治療可能影響到性生活,照顧者應該告訴病人這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兩人的感情。  

如在治療之後病人可以恢復某程度的性行為,照顧者亦應和她坦誠討論如何調節,不要給她任何壓力。

(2)提供正面想法

在適當的時候可向病人輸入一些正面的訊息和她打氣,例如:

・患癌雖然是不幸,但現在科學昌明,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治療;

・無論將來要面對什麼事情,照顧者都將會和她同行;和

・如果病人能放開懷抱,食得好和睡得好、免疫能力會更強, 有能量和癌症作戰。

(3)分擔病人在家中的工作

如果病人在家中一向負責不同工作,例如煮食、洗衫、清潔家居等,在治療期間將因為身體不適而不能履行這些職責,或者就算做也會覺得吃力。這個時候照顧者適宜作出新安排,減輕病人的壓力。

(4)認識同路人

另外照顧者可和病人一同參加本地的一些病人組織活動,不但有助增加對疾病及治療過程的了解,也可認識到相同經歷的病友,大家互相分享經驗和感受,在心理上多一份支持和鼓勵。

(5)一同追尋健康生活

除了治療之外,健康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所以病人應多吃有營養的食物,並且多做運動(例如行山),保持身心健康。照顧者可以從旁配合和鼓勵。

219757786

(十二) 預防子宮頸癌

1.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措施

任何開始有性行為的婦女都有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因此,要減低患上子宮頸癌的危險,一定要停止吸煙,避免二手煙,保持衛生和最重要是,性交時探取安全措施。

2. 定期進行子宮頸普查

這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年齡介乎25至64歲,曾有性接觸的女性,如每年做帕氏抹片檢查而連續兩次檢查結果均屬正常的話,建議以後每隔2-3年繼續檢查。65歲以上從未接受過抹片檢查的女性,若要求檢查,亦應接受普查。

相對於每隔3年做普查,每年做普查所得到的保障不會大幅提升。每年做普查者,子宮頸癌累積發病率減少93%,每隔3年做普查者則減少90%。

3. 子宮頸癌疫苗

在所有研究中,HPV疫苗大致上不會引起太大反應,只有少數參加者(0.1%)因不良反應而中止注射疫苗。有些人尤其是青少年恐懼針筒,在接受任何注射都可能會緊張,感到頭暈、噁心等,這些徵狀不會對身體有長久影響。

有一點必須強調,疫苗能預防HPV感染,但不能將HPV殲滅或治癒HPV所引致的感染。疫苗能預防由HPV 16 和 18 所引致的子宮頸癌,但不能預防因其他HPV類型所引致的子宮頸癌。注射疫苗並不能取代例行的子宮頸癌普查。接受上述疫苗注射的婦女應繼續按照標準做法定期接受子宮頸癌普查,因為疫苗未能一一預防各類型的子宮頸癌。


現時本港市面上有三種預防子宮頸癌疫苗,資料簡介如下:

名稱 二合一(卉妍康) 四合一(加衛苗) 九合一(加衛苗)
可預防的HPV HPV 16, 18  HPV 6, 11, 16, 18 HPV 6, 11, 16, 18, 31, 33, 45, 52, 58
適合接種的人士及可預防的疾病 9歲或以上女士:
可預防子宮頸癌
9歲或以上女士:
可預防子宮頸癌、外陰和陰道癌、癌前病變及生殖器官濕疣;
9歲或以上男士:可預防生殖器官濕疣
9歲或以上女士:可預防90%子宮頸癌、外陰和陰道癌、肛門癌、癌前病變及生殖器官濕疣;
9歲或以上男士:可預防生殖器官濕疣及肛門癌
常見副作用 注射位置紅腫和痛,或有低燒、頭痛或暈眩 注射位置紅腫和痛
或有低燒、頭痛或暈眩
注射位置紅腫、痕癢和疼痛,或有低燒、頭痛或暈眩
接種方式及時間 手臂肌肉注射,
0、1、6個月,
共3針
手臂肌肉注射,
0、2、6個月,共3針
手臂肌肉注射,
0、2、6個月,共3針
有效期 8年或以上 8年或以上 8年或以上
價格(只供參考)  每針約港幣一千元 每針約港幣一千元  每針約港幣千餘元
注意 懷孕期間應避免接種 懷孕期間應避免接種 懷孕期間應避免接種

 

(於2021年11月定稿)

112528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