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提供/更新:苏子谦医生
香港大学临床肿瘤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
註册中医
香港防癌会「癌症教育小组委员会」委员
简介:
在这篇文章中苏子谦医生为我们介绍中医如何治疗乳癌。
甲、概况 (包括器官、系统、中医和西医词彙上的使用和分别)
乙、病因/症候/确诊
丙、治疗方法
乳癌以中老年女性患者为多,近年来开始有年轻化趋势,大部份乳癌和雌性荷尔蒙有关,亦有部分是因为遗传因素影响,乳癌与西化及高脂肪饮食模式和酒精亦有一定关係。中医认为乳癌和情绪忧鬱和紧张有关。
不少乳癌患者无症状,而在体检时才发现。多数患者是经过自我检查,发现乳房有肿块求诊而发现到乳癌的。
约半数病人的乳腺癌位於乳房外上象限,约20%位於乳晕区。
所有乳房肿块都应重视,予以进一步检查,包括乳房影像学检查或细针抽吸活检等。
乳腺癌约75~80%是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10%是浸润性小叶癌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二者的生物学行为相似,在乳腺癌中恶性程度较大。
其他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有乳头状癌、管状腺癌、囊腺癌、黏液癌、印戒细胞癌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髓样癌、大汗腺癌 (aprocrine carcinoma) 等。
《格致馀论 ‧ 乳硬论》提到:
「若夫不得于夫, 不得于舅姑,忧怒鬱闷,昕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如大棋子,不痛 不癢,数十年後方为疮陷,名曰奶岩,以其疮形嵌凹似岩穴也。」
生活上人际关係不佳,情绪上忧怒鬱闷,日积月累,造成身体脾气与肝气气滞或横逆,久而令乳癌生成。由此可以看到,中医古代已将情志病因视为重要因素。
乳癌在中医医学著作中有广泛的记载:历代文献中常提到「乳岩」、「乳石」、「乳核」 或「奶岩」。如《外科大成 ‧ 分治部上痈疽》 中提到:
「乳岩,亦乳中结核,不红热,不肿痛,年月久之,始生疼痛,疼则无已,未溃时,肿如覆碗,形如堆粟,紫黑坚硬,秽气渐生。已溃时,深如岩穴,突如泛莲,痛苦连心,时流臭血,根肿愈坚,斯时也五大俱衰,百无一救,若自能清心涤虑以静养,兼服神效瓜蒌散、益气养荣汤,只可苟延岁月而已。」
因为情志不遂,使经络气停滞,聚成痰核,初起小如豆大,经年累月後大如覆碗,後更有溃烂出血,预後不佳,指出乳癌病机为痰核。後期患者因为肿瘤损伤气血,可见乳癌走匀全身,引起各种的骨痛,又或乳癌转移到肝脏引起肝脏衰竭等等症状 ,所以晚期患者常见气血亏虚的状态,身体十分虚弱。
早期乳癌患者一般应该先接受手术,然後再按病情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化疗或者是荷尔蒙药物治疗。部份乳癌体积较大又或者是受到淋巴转移的病人,很多时需要接受乳房放射治疗 (即俗称所谓放疗) ,去减低局部复发的风险。
早期的乳癌患者,以手术切除肿。
中医药在早期乳癌中一般起著辅助性的作用,大多用於减低手术、化疗又或者是放疗的副作用。有部份患者亦会利用中药来提升白血球,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化疗疗程。
当乳癌浸润到其他附近组织手术不能切除,又或者乳癌已经扩散到其他器官,此时可利用中医药进行纾缓性的治疗。部份患者有著不同的併发症,例如是肿瘤引起的骨疼痛,可利用中药止痛。又例如癌症有腹水和肚水,可利用中药利尿去湿纾缓这些拼发症。
乳癌经过各种西医治疗後,癌细胞虽然已经消失,但很多时病人的肝气鬱结、气滞、血瘀等体质致病因素并没有消失,再加上不同癌症治疗遗下不少副作用,例如脱髮、手脚麻痹、骨髓抑制、长期肚泻等等。此时可利用中医药调理身体、改善致癌的体质,并且处理各样副作用。很多时病人在这阶段需要接受长期调理。
初期的乳癌,只有乳房肿块胀痛属於肝鬱气结凝,治疗上可利用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煨薑)加减。
病情
热毒壅结临床上可以见到乳房红肿热痛,甚至溃烂流脓需要配合清热解毒。可用五味消毒饮(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加减。
晚期患者气血两虚,可用含有人参、熟地、当归的八珍汤治疗。
中医治疗乳癌一般会加入一些抗癌中药,抗癌中药大多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功效。抗癌中药宜数味联用,并且每1~2个月进行更换。
适用於乳腺癌的抗癌药有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石见穿、没药、艾叶、山慈菇、蒲公英、知母、生苡仁、喜树、白英、青黛、青蒿、绞股蓝、夏枯草、薑黄、王不留行、郁金、八月扎、瓜蒌、浙贝母、牡蛎、海藻等等。
当然无论你用任何的抗癌中药都要配合病情和体质,按中医药理论使用。
(於2021年1月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