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和中药毒理学

冯奕斌教授
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

访问:王荣珍女士

资料整理:曲廖秀女士
廖莉莉女士

 Feng Yibin.jpeg Janet Wong.jpg

简介:

曾听过一些癌症病人朋友说,当他们回到家中打开从中医处拿回的中药(或称「饮片」),见到那些不知名的药材时,心中都不禁有些疑惑:究竟这些是什麽呢?吃了会不会有什麽负面影响?甚或其中有没有毒性等。在这篇访问中,冯奕斌教授会和我们谈一谈中药药理学和中药毒理学。

第一部份——药理学方面
第二部份——毒理学方面
第三部份——保健品的使用

第一部份——药理学方面

王:很多癌症病人在接受西医治疗之时,亦想同时接受中医治疗。

但是当回到家打开从中医处拿的中药(或称「饮片」),见到那些不知名的药材,心中都不禁有些疑惑——就是这些究竟是什麽?吃了会不会有什麽负面影响?甚至其中有没有毒性等。

今天我很高兴邀请到冯奕斌教授和我们谈一谈这方面的问题。

感谢你教授。

冯:不要客气。

shutterstock_423108646.jpeg

王:知道教授的研究範围包括中药药理学和中药毒理学,所以想在这方便请教教授。

请问在治疗癌症方面,通常多用的是什麽药物?多是植物、动物或是矿物?

当然了解癌症很複杂,不同病人、不同处境会用不同药物,但只是想有一个概括的理解。

中药的种类

冯:目前中药单味药总数有12,807种,複方10万多首,在治疗癌症方面,我两年前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主编出版了一本《抗肿瘤中药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收载常用中药300多种,包括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最多的是植物类中药,仅以这些中药就可以组成无数的中药複方,应对所有的癌症。

如你所理解的癌症很複杂,中医认为癌症是一种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全身性疾病。「本虚」是指正气不足,包括气血阴阳的不足;「标实」是指邪气实,包括鬱结、寒凝、热毒、痰湿、水毒、气滞、瘀血、风燥等邪毒聚集。中医会「辨病」与「辨證」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扶正祛邪,固本培元改善全身状况以扶助正气,排除各种邪毒以抗癌,调和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配合西医的各种抗癌治疗,达到根除、消灭或抑制癌细胞的目的。

近百年来,肿瘤研究取得了很多里程碑式的成果,最早的研究假说,也就是第一个里程碑是1889年的种子(癌细胞)与土壤(癌细胞生长环境)假说(Seed and soil hypothesis),可以说百多年以来,所有研究都是基於这两个方面不停深化下去的。从中西医的角度来看,西医的治疗主要是消除、抑制癌肿这颗种子的发芽、生长或播散;而中医主要是改良土壤,不利於癌肿这颗种子的发芽、生长或播散。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研究,就是要互补不足,发挥所长。

shutterstock_19098736.jpeg

中药的化学成分

王:其实西药和中药很多时都是一些化学成分,进入我们身体後会引发一连串的改变,从而有治疗的效果。

西药是非常準确的,多是一个单一的化学元素,例如我们常吃的止痛药就是paracetamol,但是在中药我们服用的是一种种不同的天然药物(可以是植物、动物或者矿物)的组合——就是所谓「複方」。一条药方可以有十多种不同中药。

就算是单一中药,例如是当归,里面亦有很多不同的化学成分。所以当我们进食时,除了进食了我们想要的那一种元素(或是英文说的(active ingredient)),还同一时间吃进其他物质。

那麽在服食中药的时候我们是否食了很多我们不需要的物质?这有没有害处?

冯:你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中西药的本质其实都是化学成分,不同的是大多数的西药是单一的化学成分,而大多数的中药则是多种化学成分,单味中药可能含有十几种化学成分,複方中药则可能含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上千种的化学成分。

回到100年前,东西方都是用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作为治疗的物质,後来西方由於化学和药理学的进步,逐渐从天然药物里分离出单一的化学成分,直到今天除了人工合成化学成分外,仍有大约四份之一的西药是从天然资源中提取的。

西药是单一成分,体内代谢、药理作用和药物安全性清楚,临床应用也清楚。

而中药是多种成分,虽然做过大量的现代研究,但体内代谢、药理作用和药物安全性仍有不清楚的地方,尤其是两种以上的中药组成的複方更加複杂,不过不用太担心服食中药时我们食了很多我们不需要的物质,并造成一定的伤害。

首先,「药食同源」中医药和我们的饮食一样,经过千千万万的古代先贤和人民不断实践积累起来的知识,我们知道什麽可以吃,什麽不能吃。其次,两千多年前中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已经将药物的双重性(功效和安全性)通过分类分为三品:

- 「上品」:「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可以保健养生、延年益寿,如人蔘、甘草、地黄、黄连、大枣等;

- 「中品」:「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可以养生、可以治病,但要根据药物的特点来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鹿茸、麻黄、白芷、黄芩等;及

- 「下品」:「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有毒或大毒,中病即止,不可过量或久服。

这种中药分类比西药的範围宽广很多,包括了现代意义的食品、保健品、药品、毒品等,但在使用上,要考虑药物的双重性。

最後,中医药被整理为一门系统的规範的知识体系,通过配伍理论和君臣佐使去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證施治,还通过临床各科的专家去保證病患者的治疗和安全性。当然,中医药的理论和知识也是与时并进的,过去的理论和知识,要在的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研究再验證和发展,更新我们关於中医药的知识,修正或改正中药的功效和不良反应的知识,譬如,三品分类的原则很好,但今天来看,有些具体药物的分类根据现代的临床和研究要调整。

什麽是君臣佐使

王:你说到「君臣佐使」,是不是指不同的药物会引致不同的化学作用,但整体上能够带出一个良性的後果?

冯:基本上可以这样理解。中医用药大多是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使用,首先由《神农本草经》中提出了配伍的方法「七情和合」(7种药物使用的情况,其中6种为配伍方法和禁忌)和组方方法「君臣佐使」。「君臣佐使」是中医组方用药的原则,所谓君臣佐使,原为社会中的不同阶层成员,有不同的职能与等级,药物学将其借用来说明药物在配伍中的不同角色,指药物在处方中,发挥各自的作用所担当的角色。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一个方剂中,君药是不可缺少的药物,剂量要大过其他药物。


——「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證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證起治疗作用的药物。(註:「兼病」或「兼症」有些像是英文的「complications」。)


——「佐药」有三层意思:

- 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證;

- 佐製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及

- 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使药」有两种意义:

- 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的药物;

- 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一个人患有多个病,西医针对不同的病,用不同的药,中医针对不同的病和證,用不同的药组成一个方去治疗不同的病或不同的證。

王:所以「君臣佐使」是四个不同的元素。我以前常常以为「君臣」是两个主体而「佐使」是动词,原来是错的。

不过这个理论有点複杂,可不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比如我常常听见在治疗癌症的药方里,有用到「白花蛇舌草」等。请问这是否「君药」?而如果是其馀的「臣」、「佐」、「使」药会是什麽?配搭的原理又如何?

冯: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證论治,处方用药是根据医师对整体把握和对疾病的辨證,结合病人的体质、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等综合考虑进行的,所谓的个体化治疗,所以每个病人每个处方都可能不同,但同一个病人,医师的理法方药要保持一致,其比例可按照一君、二臣、三佐、五使或一君、三臣、九佐使的原则来处理,也可以更灵活些。

一个例子

比如这裏有一个病例,就是一个60岁男性病人患了晚期肺癌,有肝转移,已经完成化疗,目前临床表现有以下:

・神疲乏力;

・乾咳少痰;

・纳差食少;

・右胁不适;

・眠差便秘;

・皮肤乾癢;

・腰膝酸软;

・舌红苔薄黄;及

・脉弦细等。

中医诊断为「肺脾肾虚,热毒结聚」。

那麽治疗方向会是补益肺脾肾,清热解毒。

处方以:

  • 人参、白花蛇舌草为君药;
  • 沙参、麦冬、仙鹤草、七叶一枝花、玄参、熟地、当归、白芍为臣药;
  • 玫瑰花、鸡血藤、生麦芽为佐助药;及
  • 桔梗、炙甘草为使药。

因癌症本虚标实,这里有两个君药,要大方才可应对複杂病情。

王:可以更详细一点解释用药方面吗?

冯:好的,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药物名称 药物特性 针对改善之症状
君药 人参
白花蛇舌草
补脾益肺,大补元气;清热解毒,消痈排毒 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气虚纳少;
肺痈热毒;咽喉肿痛
臣药 沙参
麦冬
仙鹤草
七叶一枝花
玄参
熟地
当归
白芍
清肺养阴,益胃生津
润肺养阴,清心除烦
收敛止血,止痢
清热解毒,消痈止痛
清热养血,养阴生津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补血活血
养血,敛阴
乾咳、舌幹口渴;
食欲不振;
神疲乏力、腹泻;
咽喉肿痛;
烦渴;
腰膝酸软,消渴;
气血亏虚;神疲乏力
佐药 玫瑰花
鸡血藤
生麦芽
理气解鬱,活血散淤
活血通经,养血调经
润肠通便
眠差,胸协疼痛
血瘀疼痛
便秘
使药 桔梗
炙甘草
开宣肺气,化脓排淤
补脾和胃,益气複脉
咳吐脓血,呼吸不畅
胸协疼痛,纳呆

shutterstock_1502210360_0.jpeg

第二部份——毒理学方面

王:在治疗癌症常用的中药中,有那些是有毒性的?如有小许毒性是否依然可以使用?而使用的时候中医师会怎样确保病人的安全?

冯:中药通常分二十一类,均可用於癌症的治疗,不过治疗癌症常用的中药,一般分为八类:

  1. 清热解毒类中药;
  2. 活血化瘀类中药;
  3. 化痰软坚散结类中药;
  4. 利水渗湿类中药;
  5. 祛风湿类中药;
  6. 疏肝理气类中药; 
  7. 补益类中药;
  8. 毒性中药等。

所以有一类抗癌中药就是毒性中药。

中药毒性分大毒、有毒、小毒三级,三级毒性中药都可以使用,认识每一类药物有无毒性之强弱,在医疗上有时可以采用「以毒攻毒」的法则,如应用适宜的毒药来解疮毒、杀蟲等。比如砒霜是大毒的中药,但现在成了癌症治疗的明星。

让有专业资格的中医师来使用,是安全的保障。

王:对於不熟悉中药的朋友,要明白以上的概念比较困难。如果尝试用英文去表达,又或者是用西医的概念去理解,可能较易明白,不知可否在这方面请解释一下?

冯:好的。

中药类型 用英文翻译有关概念 解释
(1)清热解毒 Elimination of heat and reduction of side effects 「热」的意思在中药来说就是热邪,相当於炎症,以发热心烦、汗出、口渴,甚至神昏谵语为特徵。
(2)活血化瘀 Enhancement of circulation and reduction of stagnation
Activation of blood and resolving of stasis
「血瘀」中西医意思相近,表示血液阻滞不畅或体内出血瘀留不去。在中医,「血」的意思是血液;「瘀」即是离经之血积累在脏腑,经脉中的病理产物。
(3)化痰软坚散结 Elimination of phlegm and softening of tumours 「痰」的意思是由於水液代谢障碍而积聚在脏腑组织的病理产物。
「结」的意思是由於热、痰、瘀,气滞等所致的肿块、结节;
(4)利水渗湿 Elimination of water and dampness
Inducing of diuresis to drain dampness
「水」是指水液代谢障碍而在体内滞留的水液;如果一个人身体内积聚太多水,便有水肿(edema)的情况
「湿」是指体内水停所聚集形成的液体,是不能用眼睛见到的水湿停聚的病理状态;
(5)祛风湿类 Elimination of rheumatoid elements 「风湿」是指风邪与湿邪;「袪」是指疏散表邪。
(6)疏肝理气 Soothing the liver and regulating the qi 「肝」在中医来说肝可以调畅气机,亦是处理一个人的情志的,如果肝有问题便情志不舒,肝鬱气滞。
(7)补益 Enhancement of immunity and strength 是指补益物质不足包括各种营养物质:例如血气精液、阴阳。
(8)毒性 Toxicity and extremity 「毒」在中医来说是指中药的毒性和偏性,包括英文所说的「poison」和偏性较大,具有强烈医疗作用的药物。

shutterstock_1271980012.jpeg

如何理解砒霜治癌

王:说到砒霜,曾听说西医用砒霜来治疗血癌,从中医角度怎样理解?

冯:确切地说,砒霜治疗的血癌是一种白血病,叫做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而且已经列为世界上治疗APL的第一线药物,主要是注射给药,香港大学开发了口服给药的途径。

砒霜是大毒的中药,大约60至200mg即可致死,其三氧化二砷As203纯度接近99%,砒石含有杂质,白砒杂质少些,红砒杂质多一些,古代毒药「鹤顶红」含有杂质硫,毒性比砒霜低一点,人们更熟悉的是砒霜作为毒药的例子,如《水浒传》西门庆和潘金莲毒死武大郎就是用的砒霜;慈禧太后用它毒死光绪皇帝,拿破崙也是死於砷中毒。

因为安全性低,作为药用要非常小心,传统以外用为主。中医认为砒霜外用可蚀疮去腐,攻毒,杀蟲,止癢;内服祛痰平喘,湧吐,杀蟲,截疟。

将砒霜这样的大毒药变为良药是一个对古代中药的再发现和发明的故事,张亭栋、陈竺等医生和科学家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科学研究才得以完成。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授予张亭栋、王振义,旨在奖励他们发现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他们的工作在国际上得到了验證和推广,使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成为当今全球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标準药物,拯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题外话,香港的科学成就值得骄傲,今年的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授予香港大学袁国勇及裴伟士教授,为了表彰其发现冠状病毒为导致2003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病原,以及由动物到人的传染链,为人类应对MERS和COVID-19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产生重大影响及贡献,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获颁授2021年科学突破奖——生命科学奖,表彰他发现孕妇血浆记忆体有胎儿的DNA,以开创「无创产前诊断」方法,可及早判断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症及多种遗传病。

shutterstock_337289546.jpeg


如何理解「以毒攻毒」的说法

王:曾听说过吃蝎子可以抗癌,就是「以毒攻毒」,药理上如何解释?

冯:全蝎是动物类中药,中医认为可以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可治疗中风抽搐痉挛,风湿顽痹,半身不遂,也可用於恶性肿瘤的治疗。

现代研究證明全蝎95%乙醇提取物、水提取液、或全蝎蛋白药效组分等对多种体外癌细胞模型(肝癌、子宫癌、前列腺癌等)有抗癌活性,但这些远不能解释其抗癌作用。

其实,全蝎治疗癌症,还是基於传统的攻毒散结功效及用於肿瘤的临床实践和历史文献中的相关的记载。所谓「以毒攻毒」主要是因为全蝎属有毒中药,癌症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是毒邪为患,故有「以毒攻毒」,甚至「攻有毒就不中毒」之说,这样的解说比较牵强附会,难以说服人,很危险,容易导致中毒。

从上面砒霜的例子来看,ALP白血病患者注射砒霜直至好转之後,砷在体内的含量都在安全範围内,所以,「以毒攻毒」其实是如何将毒药变为良药,需要做一系列研究,才可达到安全用药。

王:很多人常说中药是天然/自然产品,所以人吃了对身体不会有任何伤害。但我了解有很多中药亦是有毒性的,可不可以和我们讲解一下?

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西药都有不良反应。那麽如果有人说「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养生」,似乎不对,但是对专家来说,成千上万的中药,可以将毒药变良药,用不同的中药治病,用不同的中药养生。

因为如以上所说,两千年前中医已经将中药分为三类:

- 「上品」中药无毒,久服常服可以保健养生,延年益寿;如人蔘、石斛、枸杞、甘草、地黄、大枣等

- 「中品」中药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掌握好毒性、剂量、疗程、用法,斟酌病情,就可以达到补虚疗病的目的,如百合、当归、龙眼、鹿茸、黄连、麻黄、白芷、黄芩等;及

- 「下品」的中药,都是有毒大毒的中药,点到即止,不可过量,也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砒霜、蜈蚣、全蝎等,

所以有经验的中医师按三品分类,结合古今理论和临床和药理毒理等,可以做到「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养生」,一般人还是遵循「是药三分毒」,不可擅自服用中药。


容易混淆的中药

王:有那些治疗癌症的中药和其他一些不同药物在外观上很相似、容易引起混淆?

冯:中药历来都有「同药异名」和「同名异物」。

「同药异名」是指同一种药物,同一种药材,有不同的名称,如田七、滇七、参三七、汉三七、山漆、金不换、血参、田三七、田漆、人蔘三七等。

「同名异物」是指同一个药名,但不同的药物,如木通,有木通科的木通、毛茛科的川木通和马兜铃科的关木通,虽都称为木通,但马兜铃科的关木通有肝肾毒性和致癌性。与一药多源不同,如大黄的来源,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都可以是大黄的正品;又如黄连,有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虽是三个品种,但都是黄连的正品。

以上已经造成诸多药名功效的混淆。所以现在中国药典或国际组织都在推行一药一名,但有些则因为形似而物非,在香港就有因为外观相似而造成混淆以致中毒的,如:

  • 鬼臼为大毒之药,因为与威灵仙和龙胆草相似而引起中毒死亡事件;及
  • 淩霄花为无毒中药,与大毒的洋金花相似而引起中毒事件。

所以即便是专业人士,也要精益求精,避免出错。

shutterstock_1933595462.jpeg

第三部份——保健品的使用

王:曾听说服食某类中药(例如云芝)可以影响人的免疫能力,从而预防癌症甚至医治癌症。

但是影响免疫能力可以是双向的——就是可以是向好的方面、亦可是向坏的方面。例如说增加细胞生长/复原速度,会不会同时亦催生癌细胞的滋长?

冯: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很多中药和中药複方都做过现代研究。有些人就用其中部份研究结果来解释中药功效,这样常常带来一些误解,如果要用现代研究来说明重要的功效和应用,就要按现代保健品和药物的要求来进行。

比如云芝,如要严肃的进行研究,那麽就要考虑以下不同方面:

在研究材料是云芝的单一成分,还是组分,抑或是它的複方;

・在药理作用上是免疫增强还是免疫抑制;

・研究模型是细胞、动物还是人体;

・预防癌症还是治疗癌症;

・预防何种癌症还是治疗何种癌症?包括最後的问题说增加细胞生长/复原速度,会不会同时亦催生癌细胞的滋长?


这要通过研究才能说明,或需要全面的资讯,加上丰富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才能解释清楚,体外研究结果与体内研究结果不同固然容易理解,体内外结果一致,也不可用体内外结果去想像人体内效果,如补益药抗癌还是促癌。

王:可不可以再和我们详细解释一下癌症病人常常想吃的「灵芝」和「云芝」?因为实在很多人都想知道。实际上这些是什麽?真有治癌和抗癌的作用?

冯:的确,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灵芝」和「云芝」的保健品,而且很多癌症病人或普通人都在食用。

实际上无论是按美国、日本、还是中国关於保健品或功能食品的定义,任何保健品或功能食品都不能声称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包括治疗癌症和抗癌的作用。

「灵芝」和「云芝」属於真菌类的中药,化学上都含有多糖类或三萜类成分,这类成分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体内外对一些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都没有在人体确證过有治疗癌症和抗癌的作用。

无论是「灵芝」和「云芝」中药材,还是它们各类产品,还是跟医生或中医师商量过之後服用较好。

王:再宏观一点来看,坊间有很多保健产品,暗示吃了对预防/治疗癌症有功效,我们应该怎麽理解这些产品?应否随便买来服食?

冯:如上所说保健产品,不能声称具有治疗疾病(包括治疗癌症和抗癌)的作用,但在很多国家,保健产品或功能食品都归在食品类,即非处方药类,患者或普通人可以买来服食,不宜大量长期服食,即便是饮食偏食也会带来健康的隐患,即便是维生素类,不缺乏也没有必要补充。健康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包括保持快乐的心情、适当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等等。

当然可以做保健品或功能食品的中药,大多属於中药上品的範畴,暂且不说功效如何,安全性应该是很高。

王:今日很感激教授和我们分享了那麽多。

冯:不用客气。

(於2022年1月定稿)

shutterstock_182040999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