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提供/更新:陈嘉伦医生
香港大学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系
临床副教授
资料整理:陈晧欣医生
欧阳畹华女士
简介:
在这篇文章中陈嘉伦医生和我们详细解释卵巢癌的各方各面,包括徵状、检测方法,治疗方法、治疗後的副作用和可以如何处理等。希望能够令病人和照顾者有足够的知识去和医生及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讨论,从而面对和克服疾病。
(一)有关器官/系统及分类
(二)卵巢癌在香港的病发情况
(三)病因
(四)病徵
(五)诊断方法
(六)治疗方法
(七)治疗前的準备
(八)治疗引起的副作用及应对方法
(九)治疗後的持续监察及复发之处理
(十)後遗症及应对方法
(十一)常见问题
(十二)照顾者须知
每个妇女的盘腔内都有两个卵巢(ovary),位於子宫(uterus)两侧,透过输卵管(fallopian tube)连接著子宫。卵巢会提供让卵子成熟的环境,它的大小会随月经周期变化。成熟的卵子会被排到输卵管中,再送到子宫内。若卵子於排卵期时受精,便可以孕育胚胎。若卵子於排卵期遇不到精子,便会随著经血排出子宫。
卵巢组织有三种细胞,包括上皮细胞、生殖细胞和间质细胞。它会分泌雌激素(estrogen)和黄体酮(progesterone)。随著年龄增长,释出的荷尔蒙会逐渐下降,排出的卵子也会减少,月经周期会变得不稳定,最後进入停经。一般妇女在45到55岁之间停经,这段时间称为更年期(menopause)。
卵巢癌就是卵巢的恶性肿瘤。
大部份在卵巢的瘤都是良性的,只有少数是恶性的。如果女性在超声波检查时发现有影子,也不需要立刻认定自己患上癌症。
在2019年,卵巢癌在所有妇女癌症当中排第六位,大约有七百多宗新症,而死亡率则排行在第七位。
卵巢癌的具体成因暂时未在医学上确认,但风险因素包括:
服食避孕药、怀孕、餵母乳等,有助减低患上卵巢癌的风险。
超过九成患者都曾出现阴道异常出血的情况。已停经的妇女要留意任何阴道出血或血丝状的分泌物,不论血量多少、颜色深浅,都应尽快求医。至於未停经的妇女则要留意月经期间有否大量出血,或非月经时阴道有否出血等。
当子宫内膜癌日渐增大,病人可能会有腹痛或腹胀等徵状。
长时间疲累,体重下降,胃口不佳,都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
阴道持续出血会导致贫血。
卵巢癌通常较迟才被发现,因为症状并不明显。而病徵亦因应发现时的期数而有所差异。
常见病徵如下:
当肿瘤逐渐增大时,病人可能会有腹痛或腹胀等徵状。但以上徵状可能会被误以为肠胃问题,让病人不以为意;
若肿瘤压到膀胱或大肠,病人可能会有大小便的问题;
若转移至腹腔膜,病人可能会腹胀、有腹水、呼吸困难或呕吐等;及
长时间疲累,体重下降,胃口不佳,都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
妇女要提高警觉,尽早发现卵巢癌,才不至耽误病情,尤其是有患卵巢癌危险因素的高危人士。
卵巢有肿瘤并不等如患上卵巢癌,因为卵巢肿瘤可以是良性的。
由於卵巢位於盆腔深处,所以检查并不容易。不过医生依然可以利用以下方法替病人诊断:
一般妇科检查会使用鸭嘴器辅助阴道、子宫、卵巢和直肠检查。医生会检查有否摸到腹部肿块,评估它的大小、形状、软硬度、以及与周边组织的关係。另外也会检查有否腹胀、腹股沟或颈部淋巴核胀大;
超声波检查可以用来量度肿瘤的大小、形状以及与周边组织的关係;
电脑扫描可以清楚显示肿瘤与淋巴系统的关係。以上检查可以帮助癌症分期和订定治疗方式;
如果在卵巢手术前做CA125检查,便可以在手术後用以比较,作追踪检查;及
至於在诊断很多其他癌症时有用的组织化验(biopsy ),在卵巢癌检查时是不适用的。这是由於卵巢肿瘤结构很多时是一部份是水、一部份是肿块。如果在抽针时刺破卵巢而导致内裏的水溢出,而病人患的又是卵巢癌,那麽便会有扩散的危险。
在生殖年龄妇女身上,若发现少於5厘米而内里不呈固体状的卵巢肿块,多属良性、生理性的囊肿。病人可以选择观察,要想準确判断囊肿的性质,就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囊肿, 透过病理化验来确立诊断。
第一期: 癌细胞只局限在卵巢内。
第二期: 癌细胞已伸延至附近组织,但仍局限於盘腔内。
第三期: 癌细胞已扩散至腹膜或淋巴系统。
第四期: 癌细胞已转移至身体其他器官,如肺部、肝脏等。
治疗方法会因应卵巢癌的期数。如果是早期的话,就会选择手术切除,除非有特殊理由(例如病人已非常年老或者虚弱)。
卵巢癌的治疗以切除手术为主,其功用有三:第一是诊断;第二是将病情準确地分期;第三是尽可能将癌肿完全切除。
一般手术都需要用到开腹手术(laparotomy),而微创手术(laparoscopy)只适用於早期的卵巢癌。
由於卵巢癌不容易被发现,诊断时大多已经属於晚期,所以手术範围比较大,一般包括切除两侧卵巢、输卵管、子宫和肠网膜;若有需要,盲肠和盆腔和主动脉旁的淋巴组织也会一併被切除。
至於年轻想保留生育功能的妇女,如果癌细胞只局限在单侧卵巢,可以考虑只切除该边卵巢。但这个方案可能增加病人日後复发的风险,所以病人和家属必须跟医生有充分讨论才做决定;
如果癌细胞已扩散,那就需要进行系统性治疗,最常用的是化学治疗。
卵巢癌的化疗一般分为静脉注射。静脉注射能将化疗药物带到全身各处,能够接触任何器官的癌细胞。
大多数患者术後需要化疗。 对於部分肿瘤扩散範围过大而无法进行初次手术的患者,可在手术前先行化疗缩小肿瘤,然後再进行手术。
目前在卵巢癌药物治疗方面,最主要还是化疗。标靶治疗只适用於某些基因突变的情况。
至於荷尔蒙治疗(荷尔蒙抑制剂),在某些情况下亦可以应用,例如是病人身体很弱或年纪老迈,不能承受化疗的副作用。不过效果不如化疗般理想。
目前,免疫疗法对治疗卵巢癌并不是很有效。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在治疗卵巢癌时大部分的时间电疗亦不适用,因为电疗是一种局部治疗,适用於癌细胞集中於一个部位的情况,而卵巢癌扩散往往是到身体的不同部份,所以并不适用。)
治疗前病人可以进食一些营养高的食物(特别是高蛋白质),以便日後康复得更好。
如病人是年轻女性及想保持生育能力(即是保留一个卵巢和子宫),便须详细和医生讨论。
手术後的副作用分为早期和後期。由於做手术是会切掉淋巴,病人就可能有淋巴水肿的情况,但并不会太过严重。
由於手术範围大,所以术後的早期併发症包括下腹疼痛、出血、排便不顺、感染, 伤口癒合问题等。
後期併发症包括腹腔粘连,导致间歇性腹痛。由於做手术是会切掉淋巴,病人就可能有淋巴水肿的情况,但并不会太过严重。
在还没有停经的妇女,手术过後会出现更年期症状,且容易有骨质疏松。妇女应与医生商量是否适合女性荷尔蒙补充药,以及多吃高钙质食物,例如牛奶和豆类食品;及
化学治疗的副作用会因应药物种类和个人的反应有所不同。大多数的副作用会在恢复期或治疗结束後消失。
卵巢癌复发率颇高,所以病人一定要定期覆诊和做检查:
(1)基本临床检查
(2)盆腔检查
(3)若怀疑复发,医生会安排超声波、电脑扫描、磁力共振扫描或正电子扫描;及
(4)肿瘤血液指标CA125。
刚刚治疗完毕後覆诊的频率会较密,例如是每三个月一次;之後如果没有事,就可以转至六个月一次。而如果过了五年,则可转至一年一次。
除了覆诊外,病人平日要小心留意自己身体状况可有改变,如果有任何异样(例如肚胀、脚肿等),就须立刻去见医生。
如果在治疗之後病人癌症复发,医生会为病人制定最好的治疗方案。这会视乎复发的时间和复发的範围——复发时如果是距离上一次治疗已经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而复发的範围又很小,那麽就可以考虑再做手术。但如果是距离上次治疗只是很短的时间,又或者是扩散的範围很大,那麽就不宜做手术,而做化疗。
更年期症状——此後遗症只适用於未停经的女性。若手术包括切除两边卵巢,病人手术过後不会再有月经,更年期症状亦会出现,例如热潮红、不安、心悸、失眠等,且容易有骨质疏松。妇女应与医生商量是否适合接受女性荷尔蒙补充治疗,以及多吃高钙质食物,例如牛奶和豆类食品。
如果做化疗,则会有一般化疗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大部份都是短暂性的(例如脱髮),但也有一些是较长远的,例如手脚麻痹(这是因为在化疗过程中破坏了神经线)。
(1) 卵巢癌治疗会对性生活有影响吗?
在结束治疗後约两个月可以恢复正常性生活。病人要留意手术或电疗可能造成阴道乾涩、性交困难或疼痛,妇女可以在进行性行为时使用润滑剂如KY jelly。
(2) 怎样可以减少卵巢癌治疗造成的下肢水肿?
妇女可以多休息或睡觉时把下肢垫高或穿弹性袜。
(3)病人有卵巢癌,需不需要叫她的家人也去接受基因检测,因为害怕有遗传性的癌症?
在做卵巢癌切除手术之际,医生能够将病人组织拿去化验。如果发现有基因遗传的可能性,就会转介病人去见遗传科的同事,由他们详细解释——例如病人需不需要做进一步的整体基因检测,或是其家人可有较高患上癌症的风险等。
治疗卵巢癌症及面对其副作用会令病人的心情低落,照顾者应体谅并和病人多谈感受,以纾缓情绪和患病的压力。特别如照顾者是病人的伴侣,需在这个时候从旁关心、支持。由於手术及其他治疗可能影响到性生活,伴侣应该告诉病人这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两人的感情。
如在治疗之後病人可以恢复某程度的性行为伴侣亦应和她坦诚讨论如何调节,不要给她任何压力。
在适当的时候可向病人输入一些正面的讯息和她打气,例如:
・患癌虽然是不幸,但现在科学昌明,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治疗;
・无论将来要面对什麽事情,照顾者都将会和她同行;和
・如果病人能放开怀抱,食得好和睡得好、免疫能力会更强, 有能量和癌症作战。
如果病人在家中一向负责不同工作,例如煮食、洗衫、清洁家居等,在治疗期间将因为身体不适而不能履行这些职责,或者就算做也会觉得吃力。这个时候照顾者适宜作出新安排,减轻病人的压力。
照顾者可和病人一同参加本地的一些病人组织活动,不但有助增加对疾病及治疗过程的了解,也可认识到相同经历的病友,大家互相分享经验和感受,在心理上多一份支持和鼓励。
除了治疗之外,健康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所以病人应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并且多做运动(例如行山),保持身心健康。照顾者可以从旁配合和鼓励。
(於2022年8月定稿)